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20:46:2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蘇教版 數學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后反思
今天講《體積和體積單位》。總的來說學生上課狀態很好,師生配合默契,圓滿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用孩子們的話說:“這節課很爽。”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片斷如下:
體積的意義:……這些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所占空間大,我們常說它的體積大……從做試驗到總結定義,水到渠成,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了什么叫體積。
接下來認識常見的體積單位。
常見的體積單位有三個,我們先來認識其中的一個“立方分米”。師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并讓學生說出生活中那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有的學生說魔方,有的學生說一塊豆腐,還有學生粉筆盒。我右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左手拿著一個粉筆盒,當時決覺得粉筆盒小一些,不過過去講課就這樣說過,教材上也這樣標著,思維定勢,我認為一個粉筆盒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聽課的老師給我指出來“粉筆盒和1立方分米比,相差挺大的。”聽到這個問題我不禁一愣,難道我錯了?張志淼老師馬上從教室拿過來一個粉筆盒,李老師親自動手量了量:粉筆盒長7厘米,寬6厘米,高6厘米。大約4個粉筆盒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教材上畫的粉筆盒比我們用的粉筆盒要大得多,這一點我怎么沒想到呢?數學知識有其嚴謹性。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教給學生準確的知識,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動手量一量,算一算。
接下來我們又認識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
師問: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單位嗎?很自然地引出了較小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教室的空間等用“立方厘米”做單位,行嗎?用“立方分米”呢?為什么?學生說:那可能會數字很大,感覺麻煩,有更大的體積單位嗎?有一個同學高聲喊了起來了:怎么沒有?那就是立方米呀。1立方米是怎么規定的?由于有前邊兩個體積單位做基礎,知識遷移,學生很流利的說出了: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
接下來我們體驗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長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有多大?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長度,閉著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同時用手比劃著我想讓同學們現在就看一看、體驗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辦?
搭一個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不就得了?
頓時一石激起層層浪,你一言我一語討論開了我聽到的有這么多——
那要很多1米的尺子,上哪里找呀?是呀!12根呢!不用吧,靠墻可以省很多,1、2、3,三根就夠了……
我打住了他們,老師這里有4根1米的棍子,誰能用其中的3根給大家搭一下?
方小卓上去了,搭了一會兒,怎么搭不成呢?他只是搭成了正方形。
誰來幫幫我們?
教室里的氣氛有些緊張。要知道今天有好多老師聽課呢。小家伙們想表現好一些。
郭靖上來幫忙了,開始也沒搭成,不一會他和方小卓在墻角“搭”了一個正方體。全班學生舒了一口氣,
我讓學生猜猜,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幾個同學?8個,10個,4個……我指了一行學生,讓學生鉆到里面去體驗,1個、2個、3個……一共進去了六名同學,還綽綽有余——我想有助于學生建立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有的聽課老師說:上邊還有空余的位置,是不是再多一個人呢?我認為沒必要,主要是讓學生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再說,問題是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幾個同學?又沒說讓學生在里面躺著。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關于搭正方體搭不成的時候,我又找了一個同學幫忙搭,結果兩個人合作完成了。如果再追問一下:你當時怎么沒搭成呢?這樣郭靖同學就明白自己為什么搭不成了。這樣做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呢?
大彩電的箱子、冰柜、洗衣機等。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體現了課堂時效性。我想他們對這節課的印象一定很深,尤其是體驗1立方米的過程。
一個優秀教師引導學生每天先把刀磨得更鋒利,并且多備用幾把刀,自己到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柴多的地方去砍柴;而一個普通教師每天帶著一把舊刀,到一座山上去砍柴。我正在努力向優秀教師看齊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