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4 20:47:14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蘇教版 數學
教學設計:
一、讓學生感知體積概念
1、讓學生感知物體占有空間
①演示實驗:教師把兩袋同樣多的奶倒進大小相同的杯子,鮮奶液面呈現不同的高度,追問孩子們“這是為什么?”這時有的孩子可能會猜:奶不同,或杯子大小不同。教師可重申杯子是相同的,鮮奶是同樣多的。
②當孩子疑惑時,教師讓兩個孩子當場喝掉奶,可以讓喝奶的孩子揭示答案。(液面高的杯子里有冰糖)
③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問:為什么有冰糖的液面就高呢?
(冰糖占了杯中的位置(地方))
④教師這時應規范學生的語言——在數學語言中我們把冰糖所占杯子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間”教師隨機板書——空間
⑤師:現在誰能運用空間一詞把剛才這一現象再描述一遍?
⑥師:老師帶的冰糖占有空間,它占了誰的空間?你們今天都帶了哪些物品
⑦生自己匯報所帶物品。(面團、電池、氣球、細沙、
蘋果、花生米……)
2、生自由探索
(1)是不是這些物體都占有空間呢?板書“物體占”“?”
(2)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
大屏幕出示三種實驗要求:
①你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②實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現象
③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3)生讀實驗要求
(4)小組實驗操作
(5)小組匯報演示
①師生通過驗證得出結論:物體所站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③大家互相說說什么是體積
3、知識遷移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物體的體積,那么你們還想了解和體積有關的哪些知識?
②學生可能會說出(體積的計算,體積單位…… )
③教師遷移探究體積的單位
④以前我們學習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都有哪些?
(厘米、分米、米……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么試想體積單位又會叫什么名字呢?
二、揭示體積單位
教師揭示板書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初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大小
①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多大呢?
②教師出示學具——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并陳述:我們規定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大家也在學具袋里找到它,向老師示意一下好嗎?
③你還能舉出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體嗎
(學生可能會發現課前為他們準備的小石頭、花生米、開心果等。注:這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
④生舉例(如果學生舉出手指頭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孩子估測一根手指頭大約是幾立方厘米。然后跟隨老師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驗證一下。
1立方分米的物體又是多大呢?
⑤教師出示教具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你能在身邊找找哪些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嗎?
⑥學生舉例(粉筆盒的體積、大魔方的體積……)
⑦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有多大,那么你們各小組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介紹或用肢體演示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教師相機指導一個組作演示。
⑧教師出示標準教具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體積有多大,并且讓學生們到前面來進一步感知體積是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
⑨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出示錄象片段(錄象1——家電城,錄象2——學生家庭)
A、家電城出現:熱水器、洗衣機、電冰箱、彩電、微波爐等家用電器。
B、走進學生家庭:客廳的沙發、櫥柜,廚房的西紅柿、茄子、馬鈴薯、炒熟了的宮爆雞丁等實物。
讓同學們根據自己在錄象中所看到的實物確定要想計算該物體的體積應選哪個體積單位更方便。同學們也可以舉出錄象中不曾出現的例子。
(根據錄象中對生活場景的展示引發同學們對其他實物的記憶)
三、總結:
共同回顧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課題:體積和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及設計理念: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 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對化學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及成績起巨大的作用。我認為這節課成功之處就是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第一的環節:感知物體占有空間。什么是空間,解釋起來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學設計中是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當他們心領神會的時候,當他們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時候,教師及時告訴他們:物體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間。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是對確定事實的描述,知識都為經驗的積累。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把掌握知識理解為對大量經驗、定義和事實的記憶和復述,判斷學習者的答案的標準也是統一或單一的。而在這節課中,學生們為了驗證“物體占有空間”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們有的用細紗,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團、電池等等。這樣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們的成就感。
多媒體的使用也是這節課亮點之一。看似使用的很簡單,實際上“播放錄象”一環節,是把學生從課堂上帶回了生活,體現了我們課程理念:數學從生活中來,服務于生活。
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我想,教學盡管是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做為教育第一線的我們仍需竭盡全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善盡美。
備注:此課曾獲“唐山市數學學具使用課”一等獎。并被選送到省里參評。我愿意將自己的點點經驗與諸位同仁共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