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6 15:50:29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蘇教版 正方體 長方體 數學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案例]
片段一:自主探究,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初步感知
請每個學生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一摸這個長方體紙盒,并說一說摸到了長方體的哪一部分.
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邊演示邊說明,我們摸到的共有三部分,分別是面,棱,頂點,長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這三個要素組成的,我們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就應該從這三方面去考慮.
2,面的特征
(1)關于長方體的面你知道什么 還會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研究的問題,并歸納成三個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面 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哪些面面積相等
教師提出學習建議,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你能發現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學習研究,并填寫研究報告:
我的發現
我的驗證
(2)反饋整理
你發現長方體有幾個面 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簡便準確地數數面的數量,并認識"相對的面".
長方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還有不同的發現嗎 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長方體觀察,測量發現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長方體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你是怎么發現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 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運用實物,媒體進行演示,進一步驗證.
(3)小結: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我們學習研究長方體面的特征是從哪幾方面來想的 (板書數量,形狀,大小)怎么發現的
3,棱和頂點的特征
(1)教師提出學習建議:
a,找一找書本,學一學什么叫做棱 什么叫做頂點
b,數一數,量一量,你發現長方體的棱有什么特征 頂點呢
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研究.
(2)反饋整理
片段二:認識正方體特征
1,承上啟下,引入正方體
觀察上面第二個圖形的長,寬,高,你發現什么 它是什么形狀 什么叫正方體 揭示正方體的意義.
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學具,判斷它的形狀是不是正方體,說一說為什么
2,學習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1)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特征的學習研究方法,想一想要學習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可以從哪幾方面去想 有哪些辦法
教師提出學習建議:觀察正方體學具,數一數,量一量,想一想,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請小組合作,填好下面表格.
正方體特征:
面
棱
頂點
片段三:鼓勵質疑,延伸探究
1,總結:這節課學什么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有哪些收獲
2,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1)對本課的學習,你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的獨自見解,引導學生看書自學,交流討論,大膽提出問題.
(2)創設情境一:
出示長方體立體圖.請仔細觀察,有關這個立體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為什么有的棱畫成虛線 為什么有的面是平行多邊形等等).
(3)創設情境二:
教師拿出一疊整齊的卡片讓學生觀察,這疊卡片形成的是什么形狀 拿走一部分,剩下的是什么形狀 再拿出一部分,最后只剩下一張關于這一張卡片,你想提什么問題 (一張卡片是什么形狀 )
3,拓展延伸.讓學生嘗試解答由學生自已提出的問題,對有爭議學生自己沒法解決的問題,教師不給予答案,作為一項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后自己解答.
[評析]
教學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就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的認知活動中主動求知,自主探究.本案例注重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構建,圍繞"提出問題—操作探究—反饋整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認識長方體面的特征是第一次探究活動.教師先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探究的問題,明確探究的方向,激發探究的欲望,然后學生按教師提出的學習建議,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借助多種感官的參與,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究發現,形成對面特征初步的感性認識.第三個環節反饋整理,啟發學生思考:你發現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征 還發現了什么 怎么發現的 有什么驗證辦法 讓學生進行廣泛的交流討論,教師把握方向,學生各抒己見,積極參與,進而認識了長方體面的三要素構成及特征,實現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轉變.
教學中,教師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探究活動,長方體面的特征,長方體棱和頂點的特征及正方體的特征.三個層次的活動互相聯系,層層相扣,步步遞進,前一層活動為后續活動提供方法,奠定基礎,后續活動又成為前一層活動的延伸和拓展.整個過程是個探究,發現,驗證,得出規律的過程,學生在一次次問題解決中,領略了方法,得到了鍛煉,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是本案例的一個有益嘗試,當學生對長方體立體圖形的作圖方法及一張卡片的形狀等知識產生疑問,提出質疑時,教師不給予答案,而把這些問題當作一個研究課題,由學生課外解答.這樣的教學,體現了"留著問題下課"的教學思想,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