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27 10:49:22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圓柱 蘇教版 數學
教學內容:教材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的認識以及練習五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
1、 教師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和圓錐以及其他幾種形體的實物及模型。
2、 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
3、 教師準備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梯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提問: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你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了解?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新的立體圖形。
二、教學新課
㈠認識圓柱。
1、出示例1。
請同學們找出哪些物體是圓柱體?你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
2、仔細觀察這些物體,你發現什么?
(1)、請你拿起桌上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
(2)、根據問題,并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教師在學生交流時,深入到學生中,傾聽孩子不同的見解,做到
心中有數)。
3、集體交流:
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交流,教師系統整理。
(生:可以把圓柱鋸開,兩個底面比一比。
師:方法不錯,就是可惜了這么漂亮的圓柱。
如果不把它鋸開,有辦法讓兩個底面比一比嗎?
生:可以把其中一個畫出來,再用另一個來比一比)
板書:上下是兩個完全相等的圓形。有一個面是彎曲的。上下是一樣粗的。
4、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⑴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兩個圓面就叫做底面。
⑵圓柱還有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叫做側面。想一想,這個曲面展開會是什么形狀?想個法子試一試!
(3)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想一想,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4)我們認識了圓柱的高,知道標注的方法還不夠,在生活實際中還需要來量一個圓柱的高。你打算怎樣來量圓柱的高?
生:我用兩把尺夾住圓柱,量出尺之間的距離。
生:我把圓柱倒在紙上,用筆在兩個底面的位置做個記號,量出記號間的長度。
生:我量它的側面。
<二>認識圓錐的特征
教師:剛才同學們發現了圓柱體的特征,在圖上,你發現了其他的立體圖形嗎?(出示圖)
1、下面哪些圖形是圓錐體?
2、拿出桌上的圓錐形實物,象我們研究圓柱一樣來觀察圓錐體,看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板書:圓錐有一個頂點。
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
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圓錐各部分名稱:
⑴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想一想圓錐的高有幾
條?
(3)※師:我們來用兩根手指夾住圓錐,表示出它的高。(學生操作。)我發現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頂點,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圓錐的底面。
師: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嗎?
生:不是,是底面圓心。
師:請大家調整一下……,好,現在我們用手指表示出了圓錐的高,誰能用語言來描述?
生: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4)圓錐的高如何測量呢?
(5)教師引導:圓錐與圓柱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同學們通過努力,找到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面我們就用剛剛了解到的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來看看下面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請打開課本翻到19頁,看練一練。
2、填空。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 )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 )形。
(2)圓柱有( )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 )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 ),一個圓柱有( )條高。
(4)從圓錐的( )到( )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 )條高。
3、書20頁第2題。
4、書20頁第3題。
師:其實,通過旋轉,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圓柱。大家想不想來細細研究?請看屏幕。注意觀察A點和B點在旋轉后,分別形成了圓柱的哪個部分?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
生:我覺得是兩個底面的周長。
師:我們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圓柱整個底面嗎?(注意指準兩個底面圓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圓周。
師:長方形的這一組對邊繞軸旋轉后分別形成圓柱的什么部分呢?
生:兩個底面。
師: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的哪個部分旋轉得到的?
生:長方形的一條邊。
生:從圖上看是線段AB。
師:確實如此。現在我們綜合起來思考,長方形的這三條邊同時繞軸旋轉一周后,所形成的僅僅是圓柱的三個面,當長方形作為一個整體的面在旋轉后,就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圓柱。
師:其實我們身邊的事物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們今天研究的圓柱和圓錐來說,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態的。(演示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圓柱和圓錐的旋轉圖)。是什么造成它們高矮、粗細不一樣的呢?
生:因為旋轉出圓柱的長方形長和寬不同。
生:因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
師:看來大家都從旋轉圖中得到了啟發。如果我們從圓柱和圓錐的本身來看,是什么造成它們大小形態不一的呢?
生:因為它們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
師:底面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生:底面的半徑。
師:原來是它們的高和底面半徑共同決定了它們大小形狀。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評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個環節:一是平面圖形通過旋轉形成立體圖形,這是本節課旋轉思想的延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旋轉是得到立體圖形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展示給學生豐富的圖形表象,使學生對圖形的美產生共鳴;第二個環節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認識到因為圓柱和圓錐的高和底面半徑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狀各異的圓柱或圓錐,感受形體的奇妙;第三個環節,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科學的呈現圓柱和圓錐的三視圖,有效克服了消極因素的干擾,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