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31 15:38:35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四年級 教案
一、教材整體介紹
今天向大家介紹第八冊教材的內容和使用建議,第八冊教材同五、六、七冊教材都是在中年段的學習內容,編寫體例都是相同的,共有12個單元,單元主題是頗具一番心思的,教育部審查委員會認為:“主題鮮明,具有時代特色,頗具育人的針對性。”
1、教材的閱讀量
每個主體單元大致有2至3篇主體課文,共計28篇,語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課文,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材料,體現了本套教材注重閱讀積累、擴大閱讀量的編寫思想。課標要求學生要在各個學段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尤其對貧困地區,學校、學生手頭沒有或者很少有可供學生閱讀的書籍,那么本套教材就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閱讀材料。同時為教師使用教材給出了彈性的空間。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靈活調整課文。如第四單元第三篇主體課文《手上的皮膚》可以與語文天地“開卷有益”中的《手指》進行調換。兩篇文章都屬于說明性文章,前者平實,后者生動。再如第10單元,用《蜀鄙二僧》替換《鄉村大道》。
2、選文的質量
剛才是談數量的問題,現在談選文質量,教育部審查委員會認為:“本冊教材選文文質兼美,豐富多樣,體現了文化的多元性,新選篇目占一定比例,富有兒童情趣和感染力。”
(1)單元主題的選擇趨于理性認識與思考的引導。《規則》、《回歸》、《快與慢》引發學生對自然規律,對社會現象,對國家榮辱,對人生的價值,對時間的把握等產生思考。如,《規則》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作出個人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樹立規則意識。《春潮》《花》《路》等自然景觀的引入,擴大學生的認知廣度和深度。如《春潮》單元,從春潮的形成、春潮涌動的景色、春潮到來時人們的活動等幾個角度來選編課文,體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春景。
(2)不同文體的文章,都在豐富情感的基礎上更突出了人生價值的引導。如,《太陽的話》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的語言與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讓人們享受陽光、溫暖、花束、香氣和露水;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鄉村大道》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釣魚的啟示》《渴望讀書的大眼睛》《挑山工》等記敘文,在敘事的基礎上突出了人性光輝的閃耀,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獨特的視角,產生上進的力量。
另外還有新聞報道的涉入。將學生從狹窄的視野(童話、寓言、兒歌、故事等)引入更為廣博的世界,讓學生稚嫩的思維逐步走向富有深度的理性認識。
本套教材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漸進和螺旋上升。舉例:“受傷的小鳥”。
3、語文天地
語文天地仍分為日積月累、開卷有益、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五部分。與主體課文融為一體,既是主體課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體課文學習的一部分。不能將語文天地看作是主體課文學習后的練習,應將語文天地中的內容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與主體課文的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這是使用這套教材很重要的一種觀念和能力。金鑰匙系列的編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點,一般是從激發興趣、養成習慣、教給方法這三方面給以指導。翻開這一冊書,老師們發現與以前一、二、三年級不同的地方是“金鑰匙”的編排,在一二三年級的教材中,金鑰匙一般都是編排在語文天地的后面,而這冊書,不僅在語文天地中的后面,還在語文天地的日積月累中、筆下生花中,也出現在主體課文的后面,金鑰匙擴大了自己的領地,而且其次數之多,涉及范圍之廣都是前幾冊教材不可比的。因為到了四年級,閱讀和寫作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就需要進行有序的指導。
4、特殊的位置
本套教材從整體進行規劃,第一、二、三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如果將第8冊教材放到整套教材中來審視,第8冊教材可以說處在一個特殊、重要的位置。說它特殊,是一、二、三年級重在積累,五、六年級重在提高、綜合、整合、運用。在第7、8冊教材的學習中,就要在識字、學詞、練句、閱讀、習作等諸方面形成一些東西,有一個收束的問題,由現象逐步形成一些規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將一些散的東西進行整合。比如質疑的培養,在低年級是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到七、八冊就要培養學生會問,提高提出問題的質量,能較快地進入文本。打個比方說,前三年的語文學習,對教學來說就是耕田、播種、除草、澆水、施肥,對學生來說,就是發芽、長葉、分蘗、拔高、開花,到四年級就到了結果的時候了,雖然所接的果子比較弱小,也比較苦澀,但卻是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因此,在四年級我們教師就要做好使學生逐步結果的形成工作。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介紹教材內容,并提出教材使用建議二、字、詞、句
1、編寫思路
我們一般都比較關注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本套教材編寫思路是,一、二年級基本實現獨立識字(課標要求在第二學段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教材為什么如此設計和要求?他的意義何在?向老師們交待明白),三年級基本實現了獨立學習詞語。當然我們還有名言警句、古詩文的積累,到四年級就有了較大的變化,概括起來有兩點,一是課文后面只有識字條,沒有寫字條(寫字條編在了教材的最后)。二是語文天地中沒再涉及具體的、瑣碎的比一比、抄一抄、填一填、找一找等形式的練習,主要以“我的摘入筆記”、“讀一讀”兩種形式設計,實際上是將字、詞、句、篇的積累和運用進行了進一步的整合。體現了由散到收的編寫思路。四年級上冊基本實現了在字、詞、句方面通過摘入筆記的形式使學生從方法到實踐實現了自學,在第8冊就不在這方面單獨提要求了。教材沒有列出固定的內容,給教師和學生留出了很大的空間,以第一單元“日積月累”中的“我的摘入筆記”為例,第一行列舉第一篇主體課文《大地的話》中摘入的詞語“清脆、驅趕、精靈”,第二行列舉第二篇主體課文《語言的魅力》中摘入的詞語和成語“衣衫襤褸、無動于衷、姍姍”,第三行列舉第三篇主體課文《秉筆直書》中摘入的詞語和成語“顛倒是非、屈服、貪生怕死”,第四行列舉第一篇主體課文中摘入的句子“不論你唱什么歌,我總覺得很清脆”,每一行后面是省略號,意思是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摘入,摘入的內容是不固定的。
2、抓好落實
“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學”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在這個空間里自主學習?值得每個教師深思。反思一下我們前三年的教學,我們究竟在這方面做出了多少努力?我們一定要落實每一冊教材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能力的目標,使學生系統有序地發展。現在如果學生沒有“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自學”的能力,好,教師就要扎實地引導,手把手地教學生從基礎做起,爭取利用三個單元的學習時間,學習“自學”直到能夠完成本冊教材提出的目標。同時,教師也要深刻反思,我們究竟怎樣利用這個空間,指導學生進行事半功倍的學習?很多教師離開“日積月累”中的字、詞、句的設計形式,離開教學參考書,離開單元測試卷,離開基礎訓練就不知道怎么辦,現在,字的訓練、詞的訓練、句的訓練、段的訓練都沒有,只有一個“摘入筆記”一帶而過,我們能否很準確地把握“摘入筆記”的內容,能否給學生以準確、快捷的指導,都是新教材對我們的挑戰。
指導學生作摘入筆記,一是要把詞語句子與課文的學習緊密結合,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了解詞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還想積累哪┐視錁洌?⑺狄凰禱?壅廡┐視錁淶腦?潁?寡??鴆窖Щ岫嘀只?鄞視錁淶姆椒āS行┱?氡始塹吶員呋菇?兇ㄏ罨?鄣奶崾荊?縊哪曇斷虜叩諞壞ピ?拔頁⑹宰プ≈氐憒視錮斫飪撾摹1熱紜輩磺??啊ⅰ北痙幀埃?梢園鎦?依斫餳肝惶?繁?手筆櫚母呱釁犯瘛!奔仁翹嶁鴉?鄞視鏌?涂撾牡難?敖?姓?希??幣彩且?佳??⒅鼗?壑匾?拇視鎩T儔熱緄詼?ピ?拔業惱?氡始恰迸員擼骸啊洞撼薄泛汀度?綠一ㄋ?酚昧瞬煌?畝?拭櫳創禾歟?頤且?邢柑寤帷薄J竊諞?佳??⒅鼗?鄱?省=淌υ謚傅佳??髡?氡始鞘笨捎興?嘀亍!拔業惱?氡始恰敝饕?且?佳???肷?始丫浜兔?躍?洌??肟甕獾撓镅圓牧蝦托畔⒆柿希?梢粵砩枰桓穌?氡始潛盡=淌?褂?睦????N孿埃?部曬睦???嶗矸擲啵?喑杉?印?BR>
“讀一讀”欄目的處理:四年級下冊主要涉及專項詞語、成語的積累、名言警句的積累、古詩積累。詞語、成語的積累,可以讓學生查字典或討論意思,用詞語或成語說一句話,要會讀、會說、會用。名言警句的積累要結合事例了解大意。古詩積累,要反復誦讀,了解大意,熟讀成誦。
還要抓好兩點,一點是認真地關注學生是不是養成了自學詞語句的習慣,因為教材希望把這方面的學習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如果學生不能自主學習,那就等于放任自流了,要注重好習慣的養成。另一點,抓好檢查,要經常收取學生的摘入筆記,以此代替學生原來機械訓練式的作業。可以是老師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互相檢查。一是督促,一是檢查,使學生字詞句的學習落到實處。要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字詞句的時間,多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好的幫助差的。可以發動學生自己給自己出題,給他人出題,教師要作相應的指導,從哪方面出題,怎樣抓住重點出題,要給出一定的方法。要積極的進行評價引導,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不能以機械訓練的方式達到目的。基礎的東西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基礎的東西要和閱讀、寫作緊密結合而得以鞏固,要在閱讀、習作和其他語文活動中落實子、詞、句的積累和運用。
3、基礎知識的學習
四年級學生學習字、詞、句,需要學習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如四年級下冊,動詞、暗喻(是)、連綿詞、成語中的對應、反問句、祈使句、多義字、語氣詞、代詞、轉折句前后語義的輕重、古今詞義的演變等等,語文基礎知識是為學習語文服務的,完全避開將不利于語文教學,但不能走“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強化記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考試為最終歸宿”的老路。語文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語文知識教學的“度”。總的原則是“有用”“精要”“好懂”。刪繁就簡,深入淺出,學以致用。要按照《課標》的要求去做:“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原來怎么傳授基礎知識?今天應該怎樣學習?比如學習第四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我們的手》比喻詞“是”,可以讓學生在仿照課文寫一段時感悟,然后借金鑰匙簡單了解“是”有時表示“像”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造幾個類似的句子,如“老師是園丁”,“我是祖國的花朵”加以理解和運用。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應作為考試內容。書面怎樣進行測試?一般在于運用。
4、評價字、詞、句的學習情況,一是識寫字保底的部分還需要統一的測試,但權重應有所降低,二是結合閱讀、習作測試獨立識字和學詞、學句的能力,三是名言警句、佳詞佳句的積累,權重不能低于三年級。
三、閱讀
1、選文的變化
在選文方面,基本注意到了題材的多樣化,古今中外、文史哲、史地生、音體美,也注意到了體裁的多樣性,有小說、散文、詩歌、寓言故事等等。童話兒歌故事這些趣味性的東西為什么大量減少了呢?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思辨抽象能力進一步提高,過去的童話、兒歌等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從閱讀功能來看,閱讀除了承擔娛樂之外,還要承擔審美、鑒賞、求知等多種功能。應引導學生要具有開闊的閱讀視野,要從對文本內容的趣味轉移到對文本的體味探索上來。這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老師要深入地研究文本,要站在學生的前面引導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不是站在學生后面遷就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既要走進文本,深入的體會編寫者的意圖。又要走出文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基本上是尊重原著,如《落花生》,保留了那種半文半白的風格,基本是原汁原味的。
2、編寫思路
前幾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本上是走這么個路子,大量的閱讀,重在積累,再就是引導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與生活實際、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想象世界相聯系,促進閱讀的有效性,再就是鼓勵學生多問多思,培養學生經常閱讀的習慣,還有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默讀、略讀等等。7、8冊就有一個收束的問題。
(1)會問和解疑
以前是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四年級就提出問題應該怎么提,學習不同體裁的文章大致有幾種類型的提問,比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記敘文《秉筆直書》一文后面(第6頁):他們的職責是什么,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是對記敘文提問);第二單元散文《春潮》一文后(第11頁):課文描寫的是什么,春潮是什么樣的,問什么春潮不可抗拒(是對散文提問);第三單元說明文《種一片太陽花》問后(第21頁):6至9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寫的,為什么后面重點寫單獨一朵花(是對文章的結構提問)。體裁不同,問題提出的著眼點是不同的。怎么解答閱讀中產生的問題,教材在四年級上冊以金鑰匙的形式進行指導:隨課文理解有關生詞的問題;重要的問題可以聯系上下文思考并與同學討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查資料,問別人;有些問題可以暫時擱置。四年級下冊在第四單元《手上的皮膚》一文后(第30頁)引導:解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看問題的上文,看問題的下文,從全文整體內容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要從文本中回答,避免學生閱讀理解使得斷章取義或脫離文本亂寫一氣。這種方法的指導,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培養,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2)做好批注筆記
三年級以抄一抄為簡單的筆記形式,四年級一是養成做摘入筆記的習慣,二是做批注筆記,四年級上冊提出在閱讀時,在有問題的地方做記號,比如畫問號或直線;還可以在重點詞語下加點,在重點句子下面畫浪線。重在培養學生圈點勾畫的習慣。同時也交給學生一些常用的批注符號。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天地金鑰匙(34頁)提出:畫出自己喜歡的重點詞句,記下不懂得問題,作簡單的歸納概括,還可以在課文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想法,提出了批注的要求。比如在學習第四單元主體課文《手上的皮膚》這篇文章時,結合課后思考題合金鑰匙的提示,通過批注體會和運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邊默讀邊畫邊批注,想想每段寫的是什么;把各段的意思連起來,劃出文章的綜述段,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圈點批注的重要性:減少環節,提高閱讀效率。課堂舉例。
(3)具有初步的獨立閱讀能力
一、二年級重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三、四年級重在培養學生初步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五、六年級重在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四年級下冊,一個人要想獨立閱讀,大致要經過幾個步驟,掌握什么樣的方法,這在第九單元語文天地后面的金鑰匙(第72頁)作了歸納:自讀,提問題,做筆記,然后和同學交流,想辦法解決問題,修改筆記。實際上是對四年級中會問、會解疑、會做圈點批注的總結歸納。從第九單元之后,教師應綜合以上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實際上,魏書生老師交給學生的理念就是,把教師當作學室,把教材當作學材,把傳授變成自學,在自學中發現問題,遇到問題查找資料,同學商量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不會的問題問老師。
(4)深入文本,體驗感情
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對作品的感受逐漸接近作品本身傳達的思想感情,逐漸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為了促進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大體共識,逐漸達到基本到位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四年級下冊還以金鑰匙的方式進一步指導學生的閱讀策略。如第五單元《釣魚的啟示》文后思考題:爸爸堅決要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魚,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里,你會想些什么?旁邊的金鑰匙內容是:閱讀時,可以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任務,設身處地的體會,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設身處地就是使學生舍身處地,如臨其境,深入文本,更好地進行體驗。再比如,第九單元《海上日出》一文后:閱讀時,應該想象當時作者在做什么,深入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可引導學生: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作者可能會有哪些舉動?可能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動,與作者對話,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關于背景的篩選和搜集,引導學生將所查資料如何與文本結合起來,都是為更好地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本冊教材還注重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詞與詞的對比、句與句的對比、段與段的對比、篇與篇的對比加深學生的感受,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及表達方法的運用。如第三單元《古詩二手》:“兩首詩都是用花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體會它們的異同。”(可以詳細分析兩文章的不同,已確定四年級文章比較的角度)
(5)古文學習
古文,強調積累,強調感悟,逐步的引導學生接觸、了解、熟悉這種古代文化樣式。低年級,設計了一些瑯瑯上口的很經典的句子,到了三年級的時候,前邊以閱讀現代文為主,后面附一些片斷性的古文,到了四年級前邊是現代文,后邊附上了完整的古文,在不進行字對字、句對句的對譯中整體感知、對照閱讀。五、六年級,前面是古文,后面附上了現代文,甚至只有古文,以閱讀古文為主。這種梯度設計,是讓學生縣見見面,再握握手,最后結為朋友。在教學古文時,反對字對字,詞對詞,句對句的翻譯,更不能講解實詞、虛詞、句法,不能將其作為考試內容來評價學生。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古文的學習在以后還有很長的一個過程。應以誦讀為主,在誦讀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整體感知,體會古文的音韻美,體會古文的語言特點,從而接受古代傳統的優秀文化,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書面測試以默寫為主。
教材關于閱讀教學的突出的特點是:1、為學生的個性學習開辟空間。不為統一的思想認識,學生在閱讀中敢于表達,多渠道理解,教師作相應的引導,學生會有獨特的體驗,如第一單元《語言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在哪里?“春天到了,可是......”,第三單元主體課文《花之詠》中一句話“我永遠仰慕朝天,不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為了看到光明”,“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是什么?理解都是多元的。2、教會學生自己去閱讀,注重閱讀策略的指導,真正使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獨立閱讀能力。3、關注過程,教會學生閱讀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4、強調廣積糧,不求講全、講深、講透。
3、教學建議
(1)強調整體把握
四年級有些課文篇幅較長,意義較深,有些教師覺得教學難以把握。教師要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教學意識,不能逐詞、逐句、逐段的講解分析,把課文肢解。每篇主體課文的后面一般都設計兩個思考題,有的是從對全文的理解、感受或概括,有的是從詞語、句子、段落提出的問題,有的是仿寫、續寫和補寫,前兩類問題都是從文章的整體出發進行設計的,都是著眼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后一類問題以讀寫結合的形式,實際上很多是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深化。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是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這里的局部不是每詞、每句、每段,而是與整體關系密切的關鍵的詞語、重點的句子、重要的段落。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