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4 09:00:40 下載試卷 標簽:語文教材 三年級 教案
單元目標:
1、認識生字36個,積累詞語40個,聯系寫偏旁是“三點水”的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本單元的5篇課文,背誦課文1篇,古詩2首,熟記名言3句。
3、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4次,單元語言實踐1次,指導學生搜集材料,朗讀交流,并制作小報,進行展覽。
4、指導學生學習預習課文: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詞句,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字典、詞典加以理解;學會在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上做記號,然后和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5、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情感,并且體會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愛與寬容。
1、春的消息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認識5個生字 “岡、蝴、蝶、耀、頰”。積累7個詞語“春裝、山岡、蝴蝶、
雀躍、沉睡、照耀、面頰”。
2、按要求預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能說文章說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適的方式理解詞語“盼望”、“愛憐”、“雀躍”的意思。
3、體會春天來到時人們歡快的心情以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詩。詩中描述了春天到來時最具特點的景物:春風、春水;小鳥、蝴蝶;雛菊、枝頭的綠苞;明麗的陽光、田野里的小草。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們告別冬天,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的喜悅之情,贊美了春天的美麗,抒發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詩歌語言清新,節奏明快,讀來瑯瑯上口。
教學建議:
春天是個值得贊美的季節,很多詩人都寫過關于春天的詩歌。入課時先請學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描寫春天的詩歌讀給大家。
由于學生對春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驗,從生活實際出發聯系他們的已知引入課文教學,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生活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課文的學習中來,從而能更深切感悟課文內容,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歡快、喜悅的心情。
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的積累、不斷的運用。三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不少描寫春天的詩歌,讓他們把所學的描寫春天的詩歌讀給大家聽,旨在引導他們回憶背誦,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結課時進行讀寫訓練:春天是美好的,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學生結合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說說春天里還有哪些特有的景物。
1、說說:當你發現春天已經來臨時,你的心情怎么樣?
2、學習用兒歌的形式寫一寫你所喜愛的春天。
語文學習應注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說說春天里的其他景物及春天里的心情,就是為了提高學生語言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用兒歌的形式寫一寫春天,就是為了訓練學生語言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兩個說說”可以全體參與,人人完成。最后一個書面練習,可要求一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完成,也可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完成。
2 、啊,湯圓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中認識生字10個“湯、沸、嗔、芝、餡、氛、馨、悅、殷、企”。積累詞語9個“湯圓、沸騰、迫不及待、氣氛、溫馨、洋溢、愉悅、企盼、吉祥如意”。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糅合、溫馨、洋溢、殷殷”4個詞語。學習用“不僅……而且……”造句。
2 、能正確有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 “當我們合家圍坐在小圓桌前吃湯圓的時候,我覺得生活實在是多么的美好。”這句句子的含義。
3、體會過年吃湯圓的習俗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體會家庭生活的溫馨與美好。
教材分析:
文章描述江浙一帶大年初一早晨吃湯圓的習俗,回憶了作者小時候第一次吃湯圓的經歷。課文的1-3節寫“我”九歲那年的大年初一早上,迫不及待地想吃湯圓,母親嗔怪地讓“我”先去刷牙。“我”的天真以及母親的疼愛自然流露在文字中。第四節“我心里數——6碗,家里6個人”,剛好每人一碗,既寫出了大年初一早晨人人吃湯圓的習俗,又充滿了童趣,課文的第6節是過渡段,說明了舉家團圓是幸福的。第7節寫了兩層意思,先寫了湯圓好吃,再寫湯圓時氣氛溫馨,尤其具體寫了全家人的神情,第8節總結全文,點明了湯圓含有“團團圓圓,吉祥如意”的意思。
教學建議:
談話入題:寒假中,我們過了中國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春節中,有哪些習俗呢?(守歲、貼對聯、迎財神、拿壓歲錢、拜年、吃團圓飯、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放煙花爆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湯圓有關。過年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學生剛在寒假中過了農歷的新年,對新年中的一些傳統習俗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孩提時代似乎對過年有較為深刻的期盼。由此引入課文,與生活實際拉近了距離。
讀寫訓練:第7節:吃湯圓時的溫馨氣氛——每人的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神情。父母對我們子女說著以后要繼續長進——那蘊含著殷殷期望的語言;外婆回憶著她小時候關于湯圓的故事;還有我和弟妹之間的相視的微笑……
請學生查字典理解“洋溢”的意思。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殷殷”、“溫馨” 的意思。再想象一下,父母可能會對兒女說些什么?外婆會說些什么?我和弟妹間相視的微笑意味著什么?說一說,寫一寫。
課后:大家剛剛過了農歷新年,了解了不少關于新年的習俗,比如守歲、貼對聯、迎財神、拿壓歲錢、拜年、吃團圓飯、吃餃子、吃湯圓、吃年糕、放煙花爆竹……,選取其中的一件,說說這個春節中你和家人在一起時,最高興的一件事。要求講清楚、說完整。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生字5個“篷、淅、瀝、咚、絮”。積累詞語7個“淅瀝、音樂廳、花絮、發芽、品嘗、涼絲絲、甜蜜蜜。”
2、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小節。
3、能在品讀中感受比喻和擬人的作用,從中體會作者喜愛春雨的感情。
教材分析:
這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木城先生創作的一篇課文。文中第1到第十四節描寫了春雨落在不同物體上,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作者運用了大量貼切的象聲詞。模擬這些聲音,使文章讀起來極富韻律,課文的其余小節寫了作者雨中觀雨,感受春與,表現了人們對春 雨的喜愛之情:春雨帶來了美麗的春天,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1、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2、收集你喜歡的春天美景的照片或者圖片,選一幅配上文字,與同學一起欣賞。
4 放風箏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過程中認識生字10個“箏、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純”。積累詞語9個“風箏、詩情畫意、水靈、翱翔、徘徊、瞬間、消逝、小心翼翼、純潔”。
2 按要求預習課文: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用合適的方法理解4個詞語“視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體會“好像”、“似乎”兩個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含義。
4 體會男孩愛護公物的好品質。]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小小說,積蓄了一位七八歲的小男孩,在放風箏的時候,不小心踩倒了花壇的花苗,他搬來了自家栽種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壇里。情節并不復雜,但是全文語句優美,寓意深長,非常感人。文章中作者沒有先讓主人公小男孩上場,首先出現的是一只粉紅的風箏,然后作者描寫了小男孩的外貌,一個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正當“我”看得入神的時候,風箏落地,小男孩跑了,
“我”正為眼前的美景消失而惋惜時,小男孩又來了,更動人的一幕出現了。從“他剛才不小心踩倒了幾棵花苗”可以看出,事前并沒有發覺男孩踩倒花苗,由此更能體現男孩美麗的心靈。當風箏重新在天空飛起時,作者發出了“天空變得越發美了”的感嘆。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訓練:學習課文的描寫,請仔細觀察一個同學,向大家作介紹。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點,然后有順序地進行介紹,注意不要說出他的名字,讓大家猜猜他是誰。
5、荒 蕪 的 花 園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學習5個生字“忌 茵 仆 允 勿 毒”,重點理解并積累詞語:“毫無顧忌”、“忘乎所以”、“提醒”、“望而卻步”、“雜草叢生”、“荒蕪”。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花園前后的變化的原因,根據課文內容想像說話,了解貝爾太太不同的心情。
3、獲得“分享是快樂”的真切感受, 體會與別人分享快樂,將會得到更多快樂。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含義深刻的文章。課文記敘了貝爾太太的花園由盛轉衰的經歷,揭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與別人分享快樂的人將擁有更多的快樂;而自私的人,面對的是孤獨和寂寞。課文的第1節到第4節寫了貝爾太太的大花園吸引了無數游客來游玩,她生氣了,于是掛起了一塊牌子:私人花園,未經允許,請勿入內?捎稳诉是成群結隊地來。于是,貝爾太太換上了新牌子,威脅大家這里有毒蛇,并且離醫院遙遠,游人一旦被蛇咬了將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招果然奏效,再也沒有光顧大花園。課文的第5節寫幾年后,美麗的大花園真的成了毒蛇橫行的荒蕪之處。貝爾太太開始懷念起以前的快樂的游客們了。第6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建議:
讀寫結合(語言直播廳)
美麗的花園荒蕪了,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會怎么想,怎么說?荒蕪的花園還會恢復昔日的美麗嗎?請你將這個故事續編下去。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