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8-08 20:48:47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人教版 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分類》。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分類的方法.并能正確地分類。
教具學具:
情境圖,玩具,圖片,水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師:每個同學家里一定都有許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東西,請同學們拿出昨天老師讓準備的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生拿出自己的東西──玩具(汽車、火車、坦克、手槍……),圖片(奧特曼、機器人、變形金剛、孫悟空、豬八戒、哪吒……),水果(蘋果、梨子、香蕉、桔子……)]
師: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
生1: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
生2:擺整齊。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師:那么到底怎樣擺放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分類
點評:喜歡玩是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教師將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把學生平時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當作學具進行教學,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為學好這節課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聯系生活實際,感知體驗分類
1.出示課本第38頁的情境圖,讓學生感知分類。
師: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第一小組代表:我們發現商場里有很多東西,如:書包、練習本、文具盒、水彩筆……
第二小組代表:我們發現這些東西擺放的非常整齊。
第三小組代表:我們發現是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
……
師: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補充,讓學生體會分類要求按照一定的標準,體會分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點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的優勢,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思維互補,都能感知什么是分類,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小組合作整理自己帶來東西,讓學生體驗分類。
師:每組分6──8名學生,討論好分工,匯報結果。(教師巡視,組織引導分類。)
生1:我們組整理玩具有:汽車、火車、坦克、手槍……
生2:我們組整理圖片有:奧特曼、變形金剛、孫悟空、哪咤……
生3:我們組整理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桔子……
[教師讓各小組展示分類情況后,并說明分類的理由,總結出分類的方法,教師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評價。]
師:各小組再整理組內東西。(按不同標準把東西分類細化)
[教師讓學生再一次動手操作,把本組的東西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細化,讓學生體會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
各小組學生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生1:我們把汽車放一起,把火車放一起,把手槍放一起……
生2:我們把奧特曼放一起,把機器人放一起,把孫悟空放一起……
生3:我們把梨子放一起,把蘋果放一起,把香蕉放一起……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給予評價肯定和補充。]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你現在這樣分類以外,還可以怎么分類?(學生操作,教師巡視,適時引導。)
生1:我們把玩具可以按有輪與沒有輪來分。
生2:我們把圖片可以按畫面來分。
生3:我們把水果可以按顏色、味道來分。
點評: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經歷和體驗分類的過程與方法,自主構建知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實踐運用,鞏固發展
1.強化新知,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40頁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然后集體訂正。)
(2)出示課本第40頁第3題: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小組討論,學生代表回答,教師再集體訂正。)
2.同學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能干,你們能不能把自己的書包也整理一下呢?(學生按自己的標準整理書包,教師巡視指導參與。)
點評: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教師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拓展延伸,知識遷移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同學們課后能運用這一知識做些什么?
生1:對自己的玩具進行分類整理。
生2:幫助爸爸媽媽整理鞋架。
生3:對自己的圖片、小人書進行分類整理。
……
點評: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總評: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地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學中由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發現、自己分析總結,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形成。
3.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做到了心中有標,教學過程靠標,課程結構達標。
4.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一個“玩”字,讓學生在玩中放飛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獲取知識,發展了能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