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
來源:網絡 2009-08-10 12:47:47

首都博物館簡介
位于孔廟內的首都博物館老館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于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館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孔廟內。孔廟占地2.2萬平方米,創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經歷代修葺,三進院落保存完整。主體建筑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等。明、清進士題名碑林為國內僅有。兩側殿廡辟作展廳,面積2000余平方米,環境幽雅寧靜。
為了容納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務更多的參觀游客。1999年,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準,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首都博物館新館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亮相于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位于西城區白云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是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面向21世紀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新世紀北京市標志性建筑之一。由于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的稱號。
展品陳列
首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國內外舉辦了許多頗受好評的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如:《北京歷史文物陳列》、《元大都歷史陳列》、《老北京春節民俗展》、《館藏歷代陶瓷、書畫真偽辯識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數百項。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新館以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躋身于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2000年,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啟動之時,展陳大綱的編寫工作隨即開始;展覽大綱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力求體現已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最新成果。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給觀眾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
數十年來,首都博物館廣泛征集各類文物,館藏文物已達二十五萬件,其中包括: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還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孤品與珍品。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總計8.3萬余件,其中一級品305件。藏品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北京地區出土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以至遼、金、元、明、清各代。館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銅器“堇鼎”,通高62厘米,重41.5千克,內壁有銘文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歷史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內設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
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豆哦急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不斷遞升并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七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
以上展覽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
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系的舞臺。
先進的技術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這三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智能化工程——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濕度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柜內保持利于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則是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庫區提供不同的溫濕度。館內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含停車庫管理和燈光照明控制)、消防監控與自動滅火系統(含應急廣播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音響燈光聯動控制系統,全面實現智能化;其中自動滅火還針對文物易損怕水的特性做出特殊設計。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首博數字化建設項目是全國文博界的創新工程:
。1)博物館信息資源建設實現完整框架的數字化技術方式;藏品管理實現數字化管理;
。2)展覽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在展覽必要位置設置多幕投影、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影像、數字影片等多種多媒體展示項目,以強化展覽效果;打破了以往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3)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基于博物館各專業子系統基礎之上的服務于全館各部門及觀眾(包含在館外觀眾)的綜合信息平臺。
首都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子系統包括:文化遺產信息管理系統、多媒體展示后臺管理系統、首都博物館網站等11項。
多媒體展示——在展陳中,廣泛使用多媒體展示手段,如多幕投影(在國際博物館領域首次使用)、幻影成像、數字電影,強化展陳效果,深化實物展品信息的傳達,完全打破了以往歷史文物類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環保、節能——采用蒙皮式非晶體柔性太陽能發電板,是國內第一家采用太陽能電源的博物館和文化場館。館內還采用節能燈具、膠體電池EPS應急電源;館內裝飾材料和展柜等展覽用品均為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環保產品。
文物修復——引進成套先進的文物保護和修復設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文物保護與修復水平,使首都博物館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
優質的服務
以完善先進的設備設施為基礎,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原則;
接待服務——擁有多語種服務咨詢、物品寄存柜、公共飲水臺、休息座椅、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并為殘障人準備了殘障人電梯、輪椅、殘疾人電話;為嬰兒準備了嬰兒室、童車等。同時配備了6臺為殘疾人士或不方便行動的人使用的觸摸屏。
導覽與講解服務——為觀眾免費提供多語種導覽圖、展覽的中英文版展覽彩頁;提供多語種講解員講解、專家講解專場;觸摸屏查詢電腦、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機,以及在全國率先采用的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PDA)導覽。
中央禮儀大廳大屏幕——采用目前國際上最高分辨率的全彩色大屏幕,播放介紹首博展陳、臨時展覽和北京歷史名勝的數字影片;采用雙基色大屏幕以文字方式播放展陳與服務信息。
教育與互動式服務——館內常年舉辦專題講座、少兒主題活動、動手體驗項目、互動多媒體項目等。
休閑經營服務——餐廳、咖啡廳、茶室、紀念品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筒、公用電話等設施對觀眾開放。
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首都北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社會公眾參觀首都博物館需事先預訂免費參觀票,事先未預約的觀眾恕不接待參觀。
交通信息
一、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
二、公交線路:
52、114、308、337路木樨地東站
37路三里河東路南口站
26、45、114、308、319、937、937支、937支1—支7、937專、937金星專線白云路站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