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0 13:44:32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的事情,經歷“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描述數據的過程。
2、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的含義,能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判斷和選擇合適的數據。
3、在用語言描述數據、選擇數據的過程中,培養數感,發展數學思維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
教師提出在海邊見過哪些平時見不到的東西的問題,在學生對海邊事物的描述中,引出丫丫家在海邊的情景圖。
二、自主學習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出圖中他們一家人在干什么和三個人撿貝殼的數學信息。
2、教師重復情境圖中的故事和數學信息,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他們撿貝殼的多少情況。給學生充分地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
3、認識多得多、多一些。
(1)教師以爸爸的身份提出都用一個“多”字不合適的問題,然后啟發學生討論:怎樣說才能區分爸爸、媽媽比丫丫多的程度呢?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為了區別爸爸和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多的程度,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來描述。
(2)教師寫出下面兩組數:
48和45
30和16
讓學生用多得多、多一些來說明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4、認識少得多、少一些。
(1)在學生會用“多得多”、“多一些” 描述多少的基礎上,直接提出用“少得多”、“少一些”來描述。
(2)出示下面兩組數,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
52和32
21和27
三、嘗試應用
1、出示情景圖,先讓學生觀察、了解圖中的信息。
2、提出判斷紅紅和聰聰有多少硬幣的要求,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只要說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說圖意,找出數學信息,然后用語言描述各種鹿的多少關系。最后用符號表示出3個數的大小。
2、練一練第2題。學生弄懂題意后,自己試做,全班交流。
五、數學游戲
先由教師出數,學生試猜,試猜過程中對學生猜數的策略和技巧給予指導。
然后同桌換角色任意出數去猜,要求猜數的同學說出猜數時的想法。
大部分學生喜歡大海,向往大海,由大海邊有哪些有趣的事物開始學習,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自然引出本課的活動內容。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個數的大小關系,既是已有知識的應用,又是對現實情境中數量關系的理解,更為下面的活動提供課程資源。
多得多、多一些等這些詞語成人生活中經常用到,但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感受多是模糊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理解,多說多議,使學生初步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含義,進而達到會用語言描述的目的。
及時進行嘗試、鞏固性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含義,并學會應用。
學生在理解、會用“多得多”、“多一些” 描述多少的背景下,讓學生直接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數據的大小,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及時進行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
觀察、了解圖中的信息,為下面的判斷活動做準備。
用語言描述各種鹿的多少關系,進一步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含義。
在了解用語言描述數之間相差程度后,根據已知的數學信息,判斷和選擇合適的數據,培養學生的理解、判斷、識別能力。
猜數游戲對學生既有吸引力,又有很強的挑戰性。通過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語言描述數之間相差多少的關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師:同學們,誰去過海邊或在電影、電視上見過?在海邊有哪些我們平時見不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見過的東西。
●沙灘,一大片沙灘……
●海水,好多好多的海水,一眼望不到邊。
●貝殼,海水沖上來的貝殼。
●小螃蟹,在海邊經常可以見到小螃蟹。
……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海邊有趣的事物。我們教材上有一幅丫丫一家三口人早上在海邊玩的圖片,大家一起看一看丫丫一家在海邊干什么?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事物。
生:丫丫一家在海邊撿貝殼。
生:爸爸撿了50個貝殼。
生:媽媽撿了22個貝殼。
生:紅紅撿了18個貝殼。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做簡單板書:
爸爸:50個
媽媽:22個
紅紅:18個
師:觀察的很認真。在一個海濱的早晨,丫丫一家三人口到海邊玩,他們都撿了一些貝殼。爸爸撿了50個,媽媽撿了22個,紅紅撿了18個。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他們撿貝殼多少的情況?
學生回答。教師注意做簡單板書。
(1)爸爸撿的最多,丫丫撿的最少,媽媽撿的在他倆之間。
板書:爸爸 媽媽 丫丫
(2)爸爸撿了50個,比丫丫撿的多。
板書:爸爸比丫丫多。
(3)媽媽撿了22個,也比丫丫撿的多。
板書:媽媽比丫丫多。
第(3)種說法如果出現不了,教師可啟發:媽媽和丫丫比一比?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都對。但是,丫丫的爸爸有點意見:我撿了50個,比丫丫撿的多多了,說比丫丫撿的多。她媽媽撿了22個,才比丫丫多幾個,也說比丫丫撿的多。這不太合適吧?我覺得丫丫爸爸的意見有道理,你們認為呢?
學生可討論一下,形成共識。
師:那怎樣說才能區分爸爸、媽媽比丫丫多的程度呢?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及時進行引導和說明。如:
生:爸爸比丫丫撿的多很多。
師:我們可以說爸爸比丫丫撿的多得多。
生:媽媽比丫丫撿的多一點。
師:我們可以說媽媽比丫丫撿的多一些。
結合交流,教師板書出:
爸爸比丫丫多得多。
媽媽比丫丫多一些。
師:以后生活和學習中,用語言說明兩個數的大小的時候,如果兩個數相差比較多,我們就用多得多,如果兩個數差得比較少,我們就用多一些。
師:看下面兩組數,你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分別說明兩個數的大小嗎?
生:48比45多一些。
生:30比16多得多。
如果出現不同意見,讓學生討論一下。
師:同學們已經會說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撿的多一些。爸爸撿的貝殼比丫丫撿的多得多。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用少一些、少得多來說明他們撿貝殼的情況。誰來說一說?
學生說,教師進行啟發性提問。如:
生:丫丫撿的貝殼比媽媽撿的少一些。
師: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多一些,當然丫丫撿的貝殼就比媽媽少一些了。
……
師:看這兩組數,請你用不同的詞語說明它們的大小關系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來描述數的關系。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亮亮、紅紅、聰聰他們在干什么?
生:他們在比硬幣的多少。
師: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生:亮亮說他有58枚硬幣。
生:紅紅說她的硬幣比亮亮的少一些。
生:聰聰說他的硬幣比亮亮的少得多。
師:你能根據亮亮、紅紅和聰聰的敘述,看一看、想一想,紅紅和聰聰的硬幣可能有多少?
生可能會說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合理,教師就給予肯定。如:
生:我猜紅紅有52個。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生:紅紅說比亮亮少一些,就不會差得太多,我又看看她面前的硬幣,也差不多有52個。
師:說得不錯。紅紅可能有52個。誰還有其它意見?說一說。
師:同學們看這幅圖,圖中有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圖中有長頸鹿、梅花鹿、馴鹿。
生:長頸鹿有18只,梅花鹿有60只,馴鹿有51只。
師:說一說這三種鹿之間的多少關系?
學生可能會兩兩比較,也可能會三者之間比較。
●長頸鹿比梅花鹿少得多,馴鹿比梅花鹿少一些。
●梅花鹿比長頸鹿多得多,梅花鹿比馴鹿多一些。
●梅花鹿比馴鹿多一些,比長頸鹿多得多。
●馴鹿比梅花鹿少一些,比長頸鹿多一些。
……
師:你能把這三個數按一定的順序用符號連接起來嗎?
生可能用大于號,也可能用小于號連接,正確的教師都加以肯定。
師:讀一讀圖中給出的信息,判斷一下動物園的羚羊可能有多少只?
在全班交流時,要讓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選45比較合適。因為51和52比,人們一般都說51比52多1,而不用多一些。
師:現在誰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做一個猜數游戲。我想到了一個兩位數,它比54小一些,你們猜一猜這個數是多少?
生:可能是32。
師:不對,比32大。
生:可能是50。
師:不對,比50大一些。
……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一起做了一個猜數游戲。現在你們同桌兩個也來換角色出數猜數,出數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可以說比哪個數大一些、小一些或告訴兩位數的個位是幾。同桌兩個試一試吧。
教師巡視,對學生猜數的策略和技巧給予指導。
師:現在,哪個同學愿意出一個數,讓大家猜一猜。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