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0 20:42:26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體驗一千米有多長。
2、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一千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準備:米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長嗎?
同學們可能一時想不起來,沒關系,請每組選一位同學上來走一走,再請一位同學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嗎?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走一走。
通過實際測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長時間。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操場上走一走,數一數10米、100米大約有多少步,分別用了多少時間,并做好紀錄。
回到教室,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步測結果,在說一說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過剛才學生的親身感受,猜測思考1千米的長度。
(1) 剛才我們測量出100米大約有多少步,思考: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約有多少步?
(3) (課件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圈大約用了幾分鐘?
那么沿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
(4)小結:1千米=1000米
3、讀一讀。
揭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 1千米=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2) 講解:千米也稱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樣用字母表示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呢?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 我們知道1千米有多長,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呢?看圖選擇正確答案。完成書中46頁填一填。
(2)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6.估一估。
(1) 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現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到什么地方大約有1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證實?學生發表個人意見。
(2) 師小結: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數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呢?
三、實踐與運用:
1、完成46頁的第2題。
2、完成46頁的第3題。
四、反饋與小結:
能告訴同學們,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嗎?
課后反思:
對于1千米的認識是比較困難的,在生活中很難找到筆直的一條線路讓學生感受,學生在估計1千米有多長的時候,沒有一定標準,有過高的估計,因此我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對10米需要多少個學生手拉手,10米需要走多少步,走100米的跑道需要多長時間進行實際測量,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算,有的學生平時坐車的時候也經常會看到路邊的標志,對千米也有一定的認識。
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只是初步認識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親身感受的經歷并不深刻,所以在運用的時候常常出現了錯誤,個別學生對千米與米之間的轉換理解不透徹,同時對生活中米與千米的運用也有待提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