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0 21:10:02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二年級 蘇教版 教案
教學內容: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心編的《新數學讀本》四冊“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經歷觀察、操作和比較的過程,學會辨認對稱圖形,提高判斷能力;
經歷多種感觀多種形式的參與,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提高認識水平;
經歷剪、拼、畫以及計算機的操作,豐富學習方式,增強操作技能,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展示民族音樂,創設愉悅情境。
1.情境:“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化蝶”選段的渲染中,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美的畫面:畫面中有草有樹有人,重要的是有蝴蝶。
【注:民族文化的熏陶,需要學科教學點點滴滴的滲透,數學學科也不例外。】
2.觀察:引導學生觀察蝴蝶的特點?
3.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畫面,其中關于蝴蝶的有:蝴蝶很漂亮。一只蝴蝶大一只蝴蝶小。
【注:在學習對稱之前,學生不會從蝴蝶左右兩邊是一樣的,這樣對稱的特點上去描述。這就是真實的課堂。】
4.師啟發:我們今天要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它!播放特寫鏡頭:蝴蝶把翅膀合起來,又展開。讓學生感受到蝴蝶左右兩邊一樣,翅膀對折完全重合的特點。
【注: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事物,這也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當前的數學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數學家,而是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把數學的思考應用到生活中。】
二.多種學習方式,認識對稱圖形。
1. 師:這里有很多課前小朋友的剪成圖形,請你們觀察一下,看一看,能不能給它們分分類。
2.生:各種不同的分類標準結果也不同。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大小分。
3.拼一拼:
師:從上面的圖形中,你能不能選兩個拼成下面的圖形呢?
學生操作。
【注:動手操作,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學習方式,而對于教學的來說,這也是一種必要的方式,因為它著實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在課堂上,我們看到學生沉浸在操作的喜悅中,專注而又高興。】
4.老師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學生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展板上。
5.師:除了這些圖形以外,你們還能不能拼成同類型的其它圖形?
學生拼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都展示到展板上。
師:小朋友拼的對不對,我們先來看原來的這兩組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兩邊都是一樣的。師:兩邊是指什么?生1:左右,生2:還有上下。
生:兩邊對折會對稱的。生:兩邊對折會一模一樣的。
生:如果在圖中間畫一條線,上下或者左右會是一樣的。
【注:學生的思維非常流暢。學生怎么會想到這樣的一條線?是生活經驗還是非課堂的習得。課后問了這個學生,他說以前他折過這種圖形。】
6.看看我們的同學拼出的圖形,有沒有不是同一類型的?
7. 討論個別學生拼成的圖形:
生:到底行不行?我們疊一疊,學生操作,驗證結果的正確。
8.得出名稱:師:象這樣的圖形,我們給它取個名字?
生:對稱圖形。【注: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因為學習的渠道不只是課堂。對于這樣的數學術語,其實也無須啟發,因為很多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定。】
師: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左右或者上下都是一樣的圖形的。
生:盛老師,在生活中也有對稱圖形的。
【注:以前我們強調數學應用于生活,老師總會指導學生把數學聯系生活實際,但是新的階段開始了,學生能自覺把數學聯系生活了。這個學生的發言就是沒有任何教師提示的。】
師:那你們就說說看?【注:教師的教案里沒有把這個環節設計在這里,靈活的老師就順水推舟了,這也是生成式教學的藝術。】
生:剪刀,(因為學生剛用過)老師手里的雙面膠,
生:門,生:到底是不是?生:對折一下試試看?生:門能對折?生:還有面包(估計那是他今天的早餐)生:衣服,褲子?生:是嗎?生:脫下來折一折。(童言無忌)生:橡皮,生:不行吧生:要全新的,沒用過的。……
【注:課堂的氣氛達到高潮,你一言我一語,但很有序,這個班的學生發言習慣很好,別的同學在說,大家總是在聽,等別人說完了,自己還有什么不同看法?直接補充?這或許也是數學課堂的新的好習慣。】
三.動手操作,制作對稱圖形
師: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真多。現在我們就來制作一個對稱圖形?
師:現在我們要來制作一棵小松樹,有什么好辦法?
生:先畫一畫:師:怎么畫?生:畫一棵。(這是已有美術的經驗。)生:不用畫一棵,只要畫半棵。(這就有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學生:不用畫的,直接剪就行了。(這又是生活經驗的作用。)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生:好了。
【注:老師的任務布置了一小會兒,班里最淘氣最好動的一位同學最快完成任務。說明我們評價一個學生需要全面考察,在今天的課堂上他和其他同學一樣優秀。】
生:我的樹真胖!(在剪的時候有的學生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學生的語言意想不到的有趣。)
生:盛老師和毛月剪得最好!
【注:老師和學生同時成為評價的對象,看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因為在孩子眼里他們已經是同一類參加評價的對象。】
生:剪下來的小樹是對稱圖形,剩下的也是對稱圖形,還可以當面具。(有了這個學生的特別發現,大家都樂了。)
生:盛老師,我還想剪。生:我也想。生:我們也想
【注:學生喜歡參與,學習非常開心,爭著想再制作一個對稱的小松樹。】
四.觀察比較,判斷對稱圖形。
1.出示一些常見的圖案,判斷是不是對稱圖形?
2.組織學生用分別印有“√”“×”的卡片,表示判斷的意見。
3.學生人人參與判斷。針對其中幾個有疑問,討論驗證方法。
生:可以橫著折,或者豎著折,看看兩邊是不是一模一樣的。
4.判斷的題做完了,有一個學生突然有了一個新發現:
生:我們用來判斷的兩個符號,也有對稱和不對稱的區別。表示是的“√”不是對稱圖形,表示不是的“×”卻是對稱圖形。
【注:靈活應用,學以致用,不再是一句口號,是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真實寫照。并且,在說話間,還充滿著趣味的關聯。】
五.多種形式,學生自主練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