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8 14:43:42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一、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4、領悟課文表達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三、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激情導入
1、復習:“親人”指哪些人?課文哪些事例說明了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
2、過渡: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感受志愿軍和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
二、深入學習,再現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段中出現的問句,想一想從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士?
2)學習三個問句。
①指名讀段中出現的問句。
②課件出示句子,齊讀,說說從幾個句子體會到什么。。
③了解它們的不同作用。
④練習給反問句換成另一種說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段中出現的幾個問句,幫助學生鞏固對設問句、疑問句和反問句的掌握,體會反問句在情感表達上的作用,并讓學生談體會,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3)從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士?全班交流。
A理解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讀句子,說說讀懂了什么?
②課文中把大娘送打糕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結合理解“雪中送炭”。
③指導朗讀句子,體會情感: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讀重一些,最后一句帶著感激的心情讀。
B理解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怎么能忘懷?
①讀句子。
②談談自己的體會。
③比較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
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您為我們失去了親人。
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設計意圖: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寫法大體相同,我重點抓住第一自然段進行教學,一方面指導學生通過品詞品句,領悟情境,體會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另一方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打下基礎。]
4)想象說話:我們的戰士握著大娘的手會說什么?
5)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2、小結學習方法:
1)自由讀,找出重點句子
2)抓住重點詞句談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真情
3、按以上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4、交流小組學習結果:
1)說說本小組學習了哪一段,從哪個句子讀懂了什么。
2)教師相機指導理解句子:
▲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于盡了。
▲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么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設計意圖:通過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5、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朗讀。
6、現在,誰來說說為什么志愿軍稱大娘、小金花、大嫂為“親人”?
(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7、課件出示插圖,師講解:所有這些朝鮮人民都是親人,文中只選了大娘、
小金花、大嫂這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做代表。那么,朝鮮人民為什么要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士?
8、學習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師范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思考:這幾段描寫了什么場面?
2)讀了這幾段,你有什么感受?
3)小結,指導朗讀。
三、回顧課文,領悟寫法
1、學了課文,你發現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最突出的特點,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在小組中交流你的發現。
2、小組派代表公布“新發現”。
3、小結。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師談話:列車開走了,然而中朝兩國人民的心永遠連在一起。正如金日成首相所說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之間結成的深厚友誼將永遠留在朝鮮人民子子孫孫的心中。”
2、交流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3、全班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設計本環節的目的在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和想象力。]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抄下來。
2、從課文中挑選一件志愿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展開想象,再寫下來。
板書設計:
洗補衣服沒合眼
大娘送打糕累得昏倒
救傷員失去親人
再見了,親人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媽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大嫂:挖野菜失去雙腿
教學反思:
本教學設計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遵循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學習時的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2、3自然段,讓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共同探究,解決疑難。通過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他們讀書的方法。
2、注重體現字、詞、句、篇的訓練。
本課教學對字詞句的理解我不是議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并說出比喻意,然后再聯系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說法,并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并通過理解重點句子而牽一發動全身,使學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3、提出的問題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一段時,我提出從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士?這一問題把整段的內容都概括了出來,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學課文。通過學習交流,理解大娘為志愿軍所做的事,領悟大娘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
4、注重朗讀訓練,讀中悟情。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自由讀,有指名讀,有試讀,有齊讀,有師范讀,讓學生從讀中體會中朝軍民的深厚情誼,進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注重培養學生想象力。
該文語言凝煉,為培養學生的語感,我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豐富課文內涵,拓寬思想,強化積累。如在學完第一段后,啟發學生想象:志愿軍戰士握著大娘的手會說什么?這樣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很有幫助,而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