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語文說課稿 >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 正文
2009-08-19 15:29:06 下載試卷 標簽:說課稿 四年級 語文
《荔枝》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課文,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其中,我創設了情境,創設了輕松和諧的氛圍。
上課之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對荔枝先有所了解,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上網查查資料。上課開始,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吃過荔枝嗎?那你們能說說知道的荔枝嗎?”學生紛紛發言,其中有三位同學很認真,上網查了資料,一個說:“我知道蘇東坡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做嶺南人。”我表揚了她的好學,然后我向學生解釋嶺南的地理位置,當時的生活條件,蘇東坡因何來到嶺南,解釋了這句詩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荔枝的魅力。另一位同學說:“我在網上查到唐朝詩人杜牧寫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接著,我對學生解釋妃子是何人,唐朝玄宗皇帝 為了博取愛妃的一笑,不惜從遙遠的嶺南快馬加鞭運送荔枝趕赴長安,不知累死了多少馬匹,真是勞命傷財,生活奢侈。還有一位同學發言說:“我知道白居易的荔枝圖序,里面寫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我對學生的發言作了解釋,使學生明白荔枝不宜久放,很難保存。通過這一啟發談話,引出了不少關于荔枝的知識,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習興趣也更足了。
第二步,我讓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
第三步,出示預習要求,布置學生課內預習,同時我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讀書時學會做記號,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
第四步,檢查預習情況,并回答第三步中提出的問題“‘我’分別通過什么方法認識荔枝的?”我深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故而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盡情的交流,通過討論交流,在理請文章脈絡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小學 教 學設計網--www.xxJxsJ.cn
第五步,學習第一節。我指名學生朗讀第一節,讓學生邊聽邊劃出描寫荔枝的句子,然后交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句子,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抓住兩個重疊形式的詞語“鮮紅鮮紅”、“碧綠碧綠”,在語言環境中品析詞語,并用媒體演示,體會荔枝的鮮艷,長得好。
第六步,學習第二節。重點是學習老師說的一段話,找中心句,找描寫了荔枝的哪幾個方面?并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句子的共同點(比喻句、排比句),然后指導感情朗讀。
此外,我注意課外延伸,知識的拓展,媒體演示了兩首描寫荔枝的古詩,以及荔枝營養價值的有關文字,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最后,我讓學生說說,在這節課里你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思維的多元化,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讓他們敢思敢說,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作一總結,讓學生能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真正能“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