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1 10:45:08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第二課時教學(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詞。
3、總結課文,了解寫法。
教學重點;
能較好的體會詩的意境層。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式引入
1、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兩首詩,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讓學生談點滴收獲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詩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詩境
1、同學們在我們的腦中有沒有具有像石灰品質的這樣人呢?
★讓學生充分談出,以此引導學生認識這樣的人是:
堅強不屈潔身自好......
2、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中再次感知石灰的這種高貴品質。
3、那么你們感覺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質呢?
★學生說優美純潔也行,說美麗貞潔也可以。
三、指導背誦課文
1、看圖朗讀,體會詩歌意境。
2、自由練讀,練背誦。
四、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A: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呢?
(都是詠物詩,托物明志,借物為喻,寄托作者高潔、堅貞的情懷)
五、作業指導:
指導完成練習冊有關題目。
學習《石灰吟》。
1、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2、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千錘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3)想意境,悟詩情。
A.詩人寫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點呢?(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詩人用什么方法寫出這種深情厚誼呢?(詩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形象生動,語言也鏗鏘有力。)
D.朗讀全詩。
四、總結復習。
1、分組朗讀三首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樣的感情讀?(語調停頓、語速都應該以據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而定。)
(2)練習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評讀。)
2、結合本課的學習,談談這兩首古詩的寫作特色。(這兩首詩的特點是語言質樸,明白如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雕琢的痕跡,但表現力極強,表達了詩人發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詩意極濃。這樣的詩是達到了很高境界的詩。)
五、作業。
1、朗讀背誦古詩。
2、運用歸納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選擇一首古詩,試著自學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