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2 22:49:54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一、能讀懂《寫春聯》,感知內容,體會寫法。二、能做到敘事清楚,重點突出。三、能寫出值得寫的原因,并從中建立道德觀念、產生道德情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四、能激發習作興趣,鼓勵學生自由地說,生動地寫。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讀懂《寫春聯》,把握本次教學的要求。學生:復習第十冊習作《記一件難忘的事》,課前每個學生寫一件本學期經歷的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能讀懂《寫春聯》,感知內容,體會寫法。
二、能做到敘事清楚,重點突出。
三、能寫出值得寫的原因,并從中建立道德觀念、產生道德情感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同學們,元旦期間,大家少不了走親串友,免不了和家人、同學一起玩。這學期快結束了,回憶這學期的學習生活,更有許多值得寫的事,如幫助別人的事,取得成功的事,使自己后悔的事,幼稚可笑的事。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回憶、自由地練說。
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二、比較發現,明確要求
1、今天,請同學們把它寫下來,與別人分享,題目是《一件值得寫的事》。
2、學生自讀思考:這次習作有什么要求?
3、討論明確。(1)有一定的價值。(2)敘事清楚,重點突出。
4、學生進一步思考:《一件值得寫的事》和《記一件難忘的事》相比較,共同點在哪兒?不同點在哪兒。
5、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共同點:所記的都是事,且都只要寫“一件”事,不是幾件事。不同點:前者側重于“難忘”,印象特別深刻,在時間上一般離現在較遠,但仍然記得十分清楚,值得回味。而后者側重于“值得寫”,必須是對自己、對別人都有教育意義的,或是贊揚一種精神,或是說明一個道理,或是吸取一個教訓,或是給人一個啟示。
比較發現,明確要求
三、回顧生活,選擇材料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這學期中,有哪些值得寫的事?你準備寫哪件事?并說清楚寫這件事的原因。
2、師生評價是否符合寫作要求。教師根據事情對學生相機地進行思想教育。若學生談了要寫同學助人為樂時,教師及時指出:“這件事選得好,反映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這一鮮明的中心思想。”為學生的選材點明思想意義,同時贊揚高尚的道德行為,在學生心靈中樹立美好的形象。若學生談到要寫和鄰居家發生的事時,教師指出:“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寬厚為懷......”并鼓勵學生:“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大家都會原諒你的。”這樣的點撥,深中肯綮,學生會領悟到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
學生思考,并參加交流。
在體會老師引導的基礎上,學生確定寫作的內容,編寫作提綱。
引導學生能寫出值得寫的原因,并從中建立道德觀念、產生道德情感
四、學習例文,感知寫法
1、有一位小作者也寫了一件值得寫的事--《寫春聯》,寫得具體、生動,重點突出,字里行間還透出節日的歡快!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她成功的秘訣。
2、學生輕讀例文,思考練習。
(1)《寫春聯》的起因是(),經過是()結果是()。(2)“連眉毛尖尖上都是笑”和哪句相呼應?有什么好處?
(3)文章重點寫了“對話”,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
(4)你認為還有什么地方值得學習?
3、學生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應當寫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抓住重點--值得寫的原因,詳細地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注意首尾呼應。
讀懂《寫春聯》,感知內容,體會寫法。
學習例文,感知寫法。能做到敘事清楚,重點突出。
五、運用寫法,獨立創作
1、請同學們運用學到的寫法,結合自己的感受,把剛才確定的內容寫下來。
2、學生寫作,教師巡回指導。
3、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相互修改。
結合自己的感受,寫草稿。
運用寫法,獨立創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作文評講,讓學生進一步知道“文不厭改”的道理。在修改中知道寫人的一般方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本次作文的要求
老師:請同學說說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重點在哪里?
回答問題。
復習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評講本次習作。
1、優點:圍繞習作要求來寫,使文章更加有重點、有條理,使文章更加的生動。語言流暢。
2、缺點:沒有抓住重點,有些同學字跡潦草,語句不通順。
3、老師讀一些存在典型錯誤的文章
4、師生共同評議和修改。
了解本次習作的優缺點,評議和修改習作。
評講本次習作。
三.修改一些典型的錯誤:
1、投影出示,學生習作中出現較多的錯別字和病句。
2、讀一讀幾篇比較典型的文章。(比較好的、比較差的)
修改一些典型的錯誤。
在別人的錯誤中體會語病。
四.欣賞好的文章。
請學生上臺讀自己的文章,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看看人家文章好在哪,哪里還有不足。
欣賞好的文章,體會寫法。
借鑒佳作,體會寫法。
五.集體訂正
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