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末試題 > 語文期末試題 > 三年級語文期末下冊 > 正文
2009-08-24 08:31:28
本次期終考試,語文試卷從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方面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較全面的檢測。整份試卷密切聯系教材,關注學生的實際,題量不大,難易適中,覆蓋面較廣。下面就試題的抽樣情況、學生答題情況以及對今后的教學等方面作點分析,談點看法。
一、基本情況三年級本次檢測參考人數293人,人平93.11分,及格人數293人,及格率100%,優秀人數280人,優秀率97.5%。
二、試題特點本試卷分為三大板塊,共十二個大題。1、內容結構穩中求變,穩中求新。與往年的試卷相比,這次的試卷帶有明顯的延續性、繼承性和創新性。試卷整體保持穩定,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三大板塊穩定不變,分值也保持不變,但通過采用“形近字組詞”、“給句子換個說法”、“給部件組字再組詞”的題型增大了考查面,開放性的題目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答題空間。2、作文改變了以往緊貼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給予了學生廣闊的自由發揮空間,有利于讓學生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情感。
三、抽樣分析情況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答題的情況,我們隨機抽查了30份試卷,對三大板塊學生答題情況抽樣調查,具體情況如下:盡管試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礎題,但大多數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所暴露的一些問題和弱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1、字音、字詞試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詞,都是本冊教材中學生必須掌握的,應該是很容易的。抽查了30份試卷,全對的有12人,16人得14分,2人只得3分。從得分來看,學生對字音、字詞的掌握較好。部分同學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答題時粗心大意;二是對字音、字詞掌握得不牢固,答題時出現判斷的錯誤。比字組詞中4分。多數學生失掉1—2分。其實這是我們平常經常做的,說明學生平時練習沒有認真答題,錯題也沒有及時糾正。
2、句子第一塊的第五題:“先觀察例子所給的詞語,把你的發現寫出來,再仿寫兩個例子。例1:白雪皚皚 皚皚白雪 我發現 仿寫: ”其學生對我發現在寫的時候,往往寫得不夠到位,可見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很弱,需要我們加強訓練。第一塊的第六題“把下列名言、警句補充完整”。好多學生都寫了很多錯別字,這說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只注重會背,而忽視了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這是要不得的。第一塊的第七題“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一段話。”“我喜歡特別夏天的橘園。夏天,枝繁葉茂的橘子樹長得很茂盛。枝葉叢中露出一個青色果子,好象掛著一個個小燈籠。”在這一題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很好地找到四個錯誤的地方,許多學生都只修改了三個地方,引起失分。這與我們平時缺乏讓學生學會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有關。平時只是注意了對單個句子的修改,而忽略對整體的修改,這也是我們以后需要加強的。
3、積累所考查的內容是本冊的古詩和名言警句 。學生大體情況較好,部分學生丟分的原因是寫錯別字或前后顛倒。
4、閱讀在閱讀題中失分較多的是第三小題中從《和平鴿》中選取的一段,讀“小柳辛一看,報仇的機會到了,便沖上去,與匪徒廝打起來。”完成填空:“在朗讀這段話中,語氣應 ,以表達我們對小柳辛的 。”這些題主要考察我們平時指導學生閱讀做到位了嗎。而這也是我們平時忽略的地方。還有最后的課外閱讀是學生失分較多的地方,這也告戒我們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并指導閱讀已勢在必行。5、作文(共25分)從閱卷情況來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想象巧妙、新奇,頗有創新意識;三是內容豐富多彩,語句優美流暢;三是中心明確,結構比較完整。但學生在考場作文中反應出來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選材上多雷同之處,視野不夠開闊;二是語言積累不多,語言表達不完整,缺乏遣詞造句的能力;三是寫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層次不清,語言顛三倒四;四是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錯別字多。
四、對今后教學的幾點看法
1、重視字詞教學 ,夯實語文基礎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要學好語文,首先要識字,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字和詞。從本次檢測中,我們很明顯地看到,許多學生字、詞不過關。試卷中考查的字、詞都是本冊教材學生必須掌握的,這些詞語在平時的練習冊中也常出現的,學生應該有較多認識和鞏固的機會,可為什么學生的得分率還不高呢?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應重視字、詞的過關。在檢測卷中,字、詞類的題目只要學生平時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詞語聽寫,詞語抄寫和組詞的訓練,同時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詞語接龍、猜謎)來訓練和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
2、提高閱讀能力,引導個性閱讀從抽樣調查的結果來看,閱讀題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說明了學生閱讀的能力還不強。其實本次試卷的閱讀題并不難,只要學生認真閱讀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公開課上往往課型都是閱讀教學,但我們平時一節課往往講個不停,學生很少有朗讀和思考的時間。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我們要充分認識自讀自悟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極端重要性。只有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用心讀書,才能獲得個人的理解、體驗和感受。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還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3、激發習作興趣,抒發真情實感從平時的抽考閱卷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作文雷同,嚴重時,一本試卷有四、五個學生的作文選材一樣。作文內容的虛假,已成為小學作文教學的頑癥,“作文打假”刻不容緩。三年級學生學語文,最頭痛的就是寫作文,學生習作時常常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要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不斷獲得寫作的動力。一篇好的文章,真實感情比華麗的辭藻,富麗堂皇的布局更為重要,離開真情實感這個前提,一切寫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樓閣。真實的才能打動自己,寫出來的文筆才流暢,感情才真實。作文教學要多點自由、開放,少一些束縛、限制,使學生在內容、情感上貫徹一個“真”字,在語言、形式上貫徹一個“活”字。總之,寫實的作文一定要讓學生寫身邊的事,說心里的話,說有童真童趣的話;想象作文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 翅膀,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豐富語言積累,注重語文實踐積累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熟背、背誦、博覽大量的詩文,不進行相當數量的練筆,要想學會讀寫是不可能的。課內的積累,主要是在誦讀中積累,如描寫人物、景物的詞語;細節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富有哲理、意味深長的句子。課外的積累,則可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有利資源或學生自己的藏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讀好書,多讀書,愛讀書,并指導他們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
語文教學必須采取語言積累和語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在課外時間,可組織學生交流見聞,交流心得,讓學生在交際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可鼓勵那些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向學校的廣播站投稿,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還可開展“手抄報”、“演講”等綜合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知識積累的目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