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4 15:54:50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六年級 語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熟記并會運用12個成語。
2.讀背《示兒》這首古詩,并理解詩意。
教學重點:理解、熟記并會運用12個成語。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示兒》這首古詩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正音。
(3)學生自由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4)同桌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5)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條成語的意思:
赴湯蹈火:湯,開水。蹈,踩。形容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叱咤風云:叱咤,怒喝。一聲怒喝就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
卓爾不群:卓爾,超出一般的樣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樣。
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3.練習。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練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指名讀題。告訴學生,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詩。
2.指導。
(1)讓學生小聲地、自由地練讀,要求讀通,讀順,讀正確。
(2)指名試讀,教師注意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
(4)讓學生試說詩的大意。
(5)讓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體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體會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愛國熱情。)
(6)指導學生朗讀。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3.練習。
(1)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名試背、全班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訓練,學生能在被別人誤會的時候保持冷靜,態度誠懇、心平氣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對方說清楚。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學會解釋。
教學難點: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學會解釋。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七題。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引入主題:同學們,你們被人誤會過嗎?你當時是怎樣向他人解釋的呢?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2、明確目標,落實要求
(1)進入新課,學生讀題,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同學們都知道了單小英的這種解釋不好,那么我們一起來幫助她,看看怎樣解釋才能讓老師接受呢?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在遇到被別人誤會向他解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向誰解釋,注意稱呼和禮貌用語;②解釋什么,這是說話的主體部分,要針對對方的誤會說明原委;③怎樣解釋,也就是解釋要注意方式方法,尋找適當時機。)
(4)出示:
陳文彬很喜歡讀課外書,爸爸看見了總是說:“你就是不好好學習功課,看起閑書來倒挺有勁。”如果你是陳文彬,你該向爸爸解釋呢?
李東方放學回家,路上看到一個小妹妹跌倒了,便跑過去把她扶起來。一位阿姨走出來,不高興地說:“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
(5)學生自選一題,自擬提綱,分四人小組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完善。
(6)同桌之間根據擬定的提綱,相互練說,然后指名個別說。
3、模擬情境,角色體驗
學生分小組,根據自己所選的內容進行口語交際實踐。實踐中要注意體態端莊大方,注意口頭語言與面部表情的結合,必要時還要輔以動作。4、總結評價,激勵進步
模擬活動結束后,由老師或學生對活動的內容,學生語言運用的正確性和得體性,交際規則進行總結評價,學生糾正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不足。
二、教學第八題。
“陪”字的寫法:橫撇彎鉤頃鋒起筆,向右中鋒行筆,至轉折處略頓,提筆向左下撇去,再換鋒向右下漸按運筆,呈彎勢,駐筆,提筆向左上出鉤,不能寫得太大。
“將”字的寫法:豎畫要寫得挺拔有力;兩點處于豎的中上部,其中提點要提到豎畫上,但不要與豎畫交叉,注意提的斜度要適中。
板書設計:
練習1
向誰解釋
學會解釋解釋什么
怎樣解釋
教學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