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24 17:14:36 下載試卷 標簽:六年級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
1、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題目的意思是廉頗和藺相如和好了,這說明他們之前有過____?(不和)。這節課我們重點來學習他們是怎樣由不和到和好的過程。
二、體會不和之處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造成兩人不和的思想方面的原因的句子。
2.課件演示句子: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不服氣)
3.指導朗讀:
4.出示練習:廉頗不服,認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而藺相如得到重用靠的是()。
4.說說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課件演示:因為藺相如在()立了功,在()又立了功,職位比廉頗高。
5.小結原因所在。
三、交代學習任務,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質疑:藺相如立功,是僅僅靠一張嘴嗎?(課件演示)
2、帶著問題選擇自己喜愛讀的故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體會藺相如的能耐,與小伙伴一起來裁決。
3、匯報
故事一:完璧歸趙
(1).課件出示重點句:藺相如捧著璧,往后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臨危不懼)
(2).指導朗讀
(3).質疑:藺相如會不會真撞碎這塊璧?從中感受到藺相如的足智多謀。
(4).引導學習其他句子,進一步感受人物特點。
故事二:澠池之會
(1).課件出示重點句: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視死如歸)
(2).指導朗讀
(3).我們體會一下藺相如當時的心情和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的詞語說一說。課件出示: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4).引導找出其他句子來表現藺相如的能耐。
(5).討論:在這場較量中,秦王為趙王擊缶,前面趙王為秦王鼓瑟,這樣是不是扯平了呢?
(6).引導得出:秦王乃一國之君,一個是大夫,秦王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7).綜合思考:同學們,再想想,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
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愛國精神。(課件出示)
注:本環節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廉頗的作用。
故事三:負荊請罪
是啊,藺相如維護了趙王的利益,維護了趙國的利益,你說這僅憑一張嘴能做到嗎?他該做上卿嗎?將相風波也由此而起,就有了“負荊請罪”這千古佳話。誰來抓住最后的機會說一說藺相如立功是不是僅靠一張嘴?
(1).課件出示重點句: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識大體、顧大局)
(2).指導朗讀
(3).引導找其他句子體會
四、梳理全文,了解各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1).質疑:既然藺相如有這么多優點,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題目改成《藺相如傳》了?
(2).課件演示:前兩個故事是后一個故事的原因,后一個故事是前兩個的結果。
五、聯系故事內容,談談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為什么?(課件演示)
六、品古詩(課件演示)
1、《贊藺相如》
贊藺相如
秦庭搏命發沖冠,
便使梟雄氣血寒。
為問書生真本色,
千秋莫作等閑看。
2、《贊廉頗》
贊廉頗
回車示弱總心安,
誰識負荊低首難。
真是將軍胸膽在,
始留佳話后人看
七、提出希望
歷史,波瀾壯闊,出現許多像廉頗、藺相如這樣的英雄。希望同學們多看看書,走進歷史,走訪名人,在歷史中明理,在名人中睿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