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班級管理觀念 提高分層教學質量
來源:網絡 2009-08-31 21:50:24

每一個學校的學生都存在差異,在教學中應當有區別地制定教學計劃、設計課程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授方式、確立評估體系,從而使每一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分層次教學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下的區別化教學,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集體化教學之中。采用分層次教學,其目的是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能獲得充分發展的最佳學習環境,而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取得優異的教學效果的基礎。福州八中經過一年的分層次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教學組織形式、課程內容設計、教學進度、教授方式的改變,分層次教學工作的展開,班級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應當適應現在的教學需要。
一.分層次教學的特點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
分層次教學中,學生流動大,班級的管理比較松散,教師的監督作用降低,這時,一些自主性比較強的學生能夠主動配合科任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確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一些學習主動性比較差的學生,學習成績就出現了滑坡。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自主意識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2.有利于培養學生比較強的適應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個學生的任課教師可能三年或六年都沒有變化,他們常常習慣于一個教師、一種模式的教學,分層次教學中,隨著層次的變化,任課教師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這時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比較強的適應能力,教師必須幫助他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調整心態和學習方式,盡快適應新的任課教師。
3.教學班構成復雜,學生流動大,有利于學生的交流、競爭。
在傳統的行政班中,學生之間的交流、競爭面比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層次教學中,學生可以分科目、同一層次、不同班級進行交流、競爭,同學之間的交流面擴大,在同一層次的學生的競爭也更加公平、激烈。
4.有利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
教學施行分層次遞進的方式,相應的班級管理也應當同步、分層次進行,與分層次教學相配套,促進學生的個性品質的養成。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分層次教學班的班級意識弱。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往往存在行政班的意識,教學班是“一條渡船”,學生只有乘客的觀念,而沒有水手的意識和責任感,不容易促進教學班班集體的形成;有的教師還常常有“你班的學生如何如何”等口頭禪,沒有分層次教學班的觀念,甚至一些教師認為不必搞分層次教學。
2.班級構成的穩定性差,管理松散。行政班的學生有一半的時間不在一起,削弱了班主任的監督作用;教學班的組成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需發生變動,影響了教學班集體的形成,在班級管理上對班主任、任課教師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3.教學班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教法、學法交流不足。教學班上課地點流動大,學生課間時間忙著轉移“戰場”,削弱了師生間的交流。
4.教學班的班干部的管理作用不明顯,班級紀律管理不如行政班,多數只起到點名和收作業的作用。
5.個別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對分層次教學形式的心理準備不足。
三.優化班級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一個學校的好壞就在于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好壞往往取決于這個學校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優化班級管理對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將起重要的作用;特別我校現在正在施行分層次教學改革,根據各層次教學班特點,改變班級管理觀念,增強各類班級的凝聚力、競爭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顯得更為的重要。
(一) 根據不同的班級構成形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1.行 政 班:以原班的班主任、班干部為主,配合各個科任教師,在原有的班級管理的基礎上,采用彈性管理,加強同各個科任教師的聯系,及時了解分層次教學班及選修班的學生情況,配合各個科任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各科的學習成績。
2.分層次教學班:以任課教師及教學班的班干部為主,采用分塊包干的原則,明確各教學班的目標、班訓,培養師生的教學班的班集體觀念,消除班級間的界限,增強教學班的集體凝聚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加強與原班班主任的聯系,及時反饋教學班學生的情況。
3.選 修 班:以任課教師為主,集備組統一協調,每班設一個班長協助管理,開課前明確選修定位,使學生認識學習所選科目的作用,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主要目的。
(二) 針對教學班現狀,優化班級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1.更新教育觀念,育才先育人。
素質教育就是以發展人自身為目的的實踐活動,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健康教育,鍛煉學生的健康人格。在教學、管理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鍛煉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
2.改變班級管理觀念,加強動態管理。
實施分層次教學,使原來比較固定、單一的行政班形式轉變成幾個不同層次的松散的有機體,一個學期結束,A、B、C層次的學生進行局部調整,教學班的學生構成都有一定的變化,而且平時教學中學生的流動比較大,行政班的班主任可以采用動態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自覺性教育,并建立行政班學生的分布網,加強遙控管理。
3.任課教師班主任化,橫縱交叉管理。
建立教學班學生檔案,分析學生的狀況,加強家校聯系,使家長理解我校教改意圖,對分層次教學、選修科目設立、學分制管理的具體措施、作用、效果有充分了解。確定教學班的奮斗目標,制定班訓,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不同的目標定位,確定自己的遠目標和近目標,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和相互間的強烈的競爭意識。并及時與行政班的班主任交流,從各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樹立教學班觀念,促進教學班的班集體形成。
針對教學班的學生原班意識比較強烈的現象,任課教師首先要完全改變行政班意識,教學中去掉行政班的稱呼,以教學班為一個教學整體,將各行政班學生交叉排座位,打破班級界限,這樣不僅改善了課堂的紀律問題,還能溝通各行政班學生間的感情,激發學生間的競爭意識,促進教學班的班集體形成。
5.組建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明確各自的職責。
班 長:教學班管理的組織者,協助任課教師管理教學班,成為師生交流的紐帶。
科 代 表:協助任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收繳當天作業,及時反饋同學在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
紀律班委:(A班4人,B班5人,)統計當天違紀情況,并及時向各行政班通報。
6.制定相應的教學班班規,強化班級管理。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它是班級成功的保證,在教學班中根據各個科目特點、各個層次特點制定班規,采用班干部進行常規管理,班主任或任課教師進行檢查和督促,并對違紀學生進行教育。
7.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理解;
師生間的交流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師必須讓學生理解他的教學意圖和教學方式,使學生盡快適應他的教法,掌握好的學法,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一上期的分層次教學中,高一(4)班的A層次學生不適應我的教法,期考數學成績不理想,高一下期,我利用課前、課后等時間,采用分批組織學生座談、個別談心等方法,傾聽學生意見,同時將自己的教學意圖和手段告訴學生,要求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分三步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得到什么”,使教法和學法逐漸協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學年考試成績有了大幅進步。
8.強化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分層次教學中,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每一次開學初,總有學生在不同的層次流動,每一次的流動,對學生都有較大的影響,及時幫助這些學生調整心態,正確了解自己的現狀和水平,采用適當的學習方法,盡快適應科任教師的教學方法,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