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10:24:39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有幸和大家一起成為第一輪新教材的實施者,通過第一冊的教學,大家對新教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心里也有了底。第二冊的教材已經開始使用,相信各位老師對教材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就對其中的第二單元談一談我個人的理解,不妥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指正。
一、教材內容
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在課本的P10--P26,內容是:
二、教學目標
第二單元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1、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在具體情景活動中感受數學的作用,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課時安排
十幾減9
3課時
十幾減幾
4課時
用數學
2課時
整理和復習
3課時
本單元教學內容分為4塊,共有12課時:1、十幾減9(情境引入圖和例1);2、十幾減幾(例2);3、用數學(例3);4、整理和復習。每一部分教學內容的后面都安排有相對的練習題,練習題力求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緊密配合學生的計算水平和生活實際,使數學應用與計算有機聯系。其中第一塊第二塊都是口算的內容。
通過這兩塊的教學,要求達到以下口算目標:
單 元結束
期 末
平均錯誤率
速 度
平均錯誤率
速度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0%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
7%以內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大部分老師都知道,這個目標只是學生口算能力的最低目標,從口算達標測試來看,合格是5分鐘做80道題,也就是每分鐘16題;而達到優秀則是5分鐘做完120題,也就是每分鐘至少24題。同時,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又是其它減法算法的基礎,因此提高學生這塊內容的計算能力,打好口算基礎就顯得非常重要。我認為可以通過分階段進行練習,達到要求。具體可以這樣操作:
把口算訓練分散到每一節課,分散到每一課的每個教學時段,如:剛上課時,許多學生的主意力仍未集中,可以安排2分鐘的口算練習既收攏學生的心又達到強化口算的目的;課中學生疲勞時,可以用各種形式的方法進行聽算訓練,其實口算學生都會,在課中安排這樣的活動,既消除疲勞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在快下課時又可以安排幾分鐘。這樣持之以恒達到的效果絕對要比集中突擊訓練的好。
這塊教學內容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即算法多樣化。我們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對算法進行優化是教學中要解決的一個難點。
四、備課時想到的三個注意點
1、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說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并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或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2、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
數學教學中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標準》認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的教學內容不僅要包括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現成的知識,還應包括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這個過程,學生不僅可以體會出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某一數學知識是怎樣應用的,等等;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并且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數學知識、問題在動態的教學中生成
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標之一。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包括會用數學解決現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或者提出問題,并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在教學的活動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有利于學生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教學內容探討
1、第一塊“十幾減9”這塊內容劃分為3課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