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10:31:2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當我一拿到一年級下冊的教材時,我的第六感覺告訴我,第六單元的教學相對本冊其他教學內容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樣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不愿意學和厭學的現象。同時,這塊知識也沒有其他單元更讓學生感興趣。如:圖形的拼組、認識人民幣、找規律、統計等更加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二、本單元的計算不僅是全冊教學內容的重點之一,而且其中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教學的難點。三、本單元的內容是本冊中課時安排最長的一個單元。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根據《標準》對數的運算規定有具體目標,本單元教學,要求學生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根據本冊教材說明的要求,本單元的口算,學生應要達到以下的目標:(如表格)
單元結束
期末
平均正確率
速度
平均正確率
速度
100以內加、減法口算
88%以上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5題
90%以上
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6題
其實,按照我的理解以上的目標,對我們學生平時的口算訓練要求來說是低了的,因為口算達標是要求學生5分鐘完成80道,也就是每分鐘完成16道。
4.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為了教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下面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課時安排為四個方面,談談本人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
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的計算是教學的重點,其中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教學的難點。在編排上有幾個特點值得說明一下:(1)因為口算一般要從高位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它是進一步學習口算的基礎。(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先教學不進位的,再教學進位的。不進位的口算,著重解決把相同數位的數相加。(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內容的編排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類似,先出現不退位的,再出現退位的。學生有了加法的基礎,很容易類推出減法應該怎樣算。這樣編排,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筆算時,掌握相同數位對齊,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減,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減的道理。(4)關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學生在第一冊已學過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對加減兩步式題的計算順序已經初步掌握。這里的教學內容,僅是參加運算的數由20以內擴大到100以內。因此,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是結合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在練習中出現的。(5)本單元的“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內容
四、課時安排
本單元的課時安排共分為15課時進行教學,我設想還可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的增加課時數,畢竟這單元是教學的重點。
第一小節: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第56~60頁)分3課時進行教學
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與10以內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例如20+30,計算時想2個十加3個十是5個十,就是50。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3.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課時(P56-57)
內容: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初步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計算方法。
2.通過觀察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創設情景,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教學例1: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現“紅花和黃花一共多少盆?”“還有多少盆紫花?”等計算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可以用十做計數單位算出結果,還可以根據組成想出得數,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雖然計算的方法是多樣化的,但是例1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因此在注重多樣化教學的同時要注意優化。讓學生比較那種計算方法簡便、迅速,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和良好的口算習慣。我個人認為例1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這幅情景圖還可以充分地挖掘一下其中的資源信息。教學時,提供的情景圖不要太多,但要充分的利用,這是老教師的經驗之談,特別是“充分利用”四個字,很有探討的價值。如例1的情景圖,一定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資源信息。課時,可引導學生根據這幅情景圖提問:師“根據這幅情景圖還可以提出那些問題呢?”如:紅花和紫花一共有幾朵?黃花和紫花一共有幾朵?如果搬走了20盆呢?等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展示平臺。做到活用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在此過程中鞏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練習。
“做一做”:安排了2道相應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式題,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意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整十數的加減可以歸結為10以內的加減。這里,加減對照出現,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成10以內加減的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回答: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借助擺的小棒說出算的過程:30+40是3個十加4個十是7個十,就是70。通過擺小棒,使學生頭腦里形成幾個十與幾個十相加(減)的表象,可以加深對整十數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整十數加減計算方法。
練習十
第2題:10以內的加減法和整十數加減法對比練習,要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上下兩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3題: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前面用40的個位0+3,而后面為什么用40的十位4+3?
第二課時(P58-59)
內容: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
練習十4-8題[我這樣安排的原因是我認為這幾題都是關于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因此把這幾題作為第2課時。僅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連加、連減以及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
2.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
教學建議:
第4題:連加、減式題。注意讓學生比一比上下算式計算有什么不同?
第5題,是情境題。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要計算的問題,讓學生獨立用整十數加減計算方法解決“還剩多少個花生?”的問題。注意點:1.讓學生有讀題的習慣。明白圖意,弄清楚要解決什么問題。2.讓學生小組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法,要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體嘗成功的快樂。3.如果發現學生把算式寫成50-10+20或50+10+20時,讓學生通過爭論明白“還剩多少個花生?”這個問題的想法。如果學生說,先算出分給兩只小猴多少個花生,再算還剩多少個花生,應該給予充分肯定。
第6題:注意點:1.注意各種球的認識(因為有一部分的學生對各種球并不能很清楚的識別)以及價格的多少。2.注意引導學生問題1與問題2是有聯系的。3.注意問題3開放“度”的把握。不僅可以練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如:籃球比足球多幾元?籃球和足球一共有幾元?),還可以進行連加連減。
第7題: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到小熊的家里去做客,答對了題目才能進去。注意反饋。
第三課時[P60]
內容:練習十9-11題以及聰明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計算方法,解決“用數學”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體協作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建議:
第9題:注意點:此題與前面的“用數學”呈現形式不同。要解決問題的數據和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均用文字表達。關鍵要弄清題意。
第10題:比多少,為下面P72-73的例3、例4解決兩種數量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做準備。可點一下“桃比梨多幾個?”能用減法計算,算式:9-5=4(個)。“桃比梨多幾個”與“梨比桃少幾個”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換了一種說法。
第60頁下面是一道思考題。題中答案不止一個,解答時需要進行多方位的思考。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用,培養其思維的靈活性。注意點:1.提供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節課的安排時間還比較的充分,應該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思考。2.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學生想出方法以后讓他們小組交流,滿足他們資源共享的需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