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中應注意的四個不等式
來源:網絡 2009-09-01 17:14:32

一、寬容不等于縱容。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學生的弱點,如果你對這些弱點仔細觀察和思考,不僅用腦子,而且用心靈去認識他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無關緊要,不應當對他們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因此,班主任應該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的過失,多給他們微笑和尊重。
但寬容并不等于縱容,也絕不是不講原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每個班主任應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該管時還要管,該批評時還要批評。
二、懲罰不等于體罰。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在成長過程中,學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必須讓學生明白犯了錯誤需要承擔責任,需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極嚴酷的懲罰好處很少,它在教育上的害處還很大。”當前仍有許多老師打著“嚴格要求”的旗號,動輒就居高臨下地訓斥甚至體罰學生。魏書生對犯錯誤的學生的處罰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寫一份關于犯錯誤的說明。正是這種真誠、信任、寬容和豁達教育了學生,這樣的懲罰手段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三、關愛不等于溺愛。
“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生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但實際工作中,許多班主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味地走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和成功教育路線,將包辦視為關愛。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班主任對學生的缺點、錯誤視而不見。在這種錯誤思想的支配下,我們看到的是廉價的表揚,聽到的是泛濫的掌聲。殊不知,在這種錯誤的“關愛”下,學生的心理素質越來越脆弱,表現得異常固執、任性,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和明辨是非。
四、幫辦不等于包辦。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教育者的任務不在于交給下一代一個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導并幫助他們用智慧和力量去創造新世界。學生閱歷淺,思想不成熟,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但這種幫助絕不是事無巨細的“保姆式”包辦。教師大事小事親自過問,既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充當領航員、質檢員的角色,工作重心應以指導為主,一定要給足學生自我認知的時間和自己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