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18:43:01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課標內容
“圖形與位置”中物體的前、后相對位置與順序。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況中,讓學生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讓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難點:物體前、后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用具
投影儀、幻燈片、車站站牌。
教
學
過
程
一、結合奧運盛事,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2004年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動物們說,那我們也得舉辦一次“森林運動會”(出示課題)。
二、觀察討論,理解前面和后面。
1、師出示投影:小動物賽跑投影。
①師:第一場比賽是100米賽跑,隨著發令槍“嘣”的一聲,小動物們沖了出去。你來當評論員,說說比賽情況。
生:觀察圖,把看到的情況表述出來。
師: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
(可以是個體,比如松鼠,也可是集體,如后面四種動物;可以是相鄰的,如松鼠,也可不是相鄰的,如烏龜。)
②師:小朋友們,你們還能提出有關的問題嗎?
③你能不能估計一上,這些小動物繼續往前跑,比賽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2、賽車比賽:
師:在賽場的另一處,也正舉行激烈的汽車拉力賽,發生了什么情況,哪位小朋友給介紹一下?
(生觀察圖,可能提出:小貓跑在第1,教師引導“小貓開的是2號車”,也可以說:“2號車跑在第1”),
同桌之間互相介紹,再向大家匯報。
師:教師給大家提個問題:“12號車在幾號車的后面,在幾號車的前面?”
導入新課的生活化、實際化、情境創設的自然化。
學生成為角色扮演者,更能進入“狀態”。
讓學生對“集體”和“個體”的概念進行初步感知。
培養學生數學問題意識
啟發學生的發散、求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允許學生自由發展,但是在師引導下的有目的性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三、找“前、后”的活動。
1、教師請3名同學上臺(面朝門)
師: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后面?誰在誰的前面,在誰的后面?(向后轉)。
變化方向后,其他同學再觀察。
2、師: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前面的變成后面,后面的變成了前面)
3、活動:自己邀上幾個同學排成一隊,說說看(向后轉)又說說看。(用上句式:我在XX的前面,又在XX的后面。)
四、坐“公交車”游戲。
1、師指導學生看圖,看懂站牌,知道行車方向。
2、師充當售票員:“各位旅客請注意扶好扶手,車子啟動,本站是”中心小學“,下站是(學生搶答),請要下車的旅客做好下車準備。
五、課內向課外延伸。
師:在這一次”森林運動會上“,烏龜又碰上了兔子,對上一回的比賽不服氣,提出再賽一回。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
體會”前、后“的相對性。
在”做“中學,融知識于活動,親身經歷,并且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農村實際狀況,對教材進行取舍,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課后反思
設計者:滕家雄、項秋麟、周素敏、徐樟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