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22:24:20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平行四邊形 教案
通過易到難的變法,讓學生放手去觀察摸索,遇到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一起解決。
探索--嘗試--失敗--再探索,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不怕失敗的精神。
不同圖形轉變成正方形,一方面是讓學生懂得圖形之間可以轉換的,另一方面是為了制作風車打下基礎。
感知圖形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有意無意的發現規律。
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思維能力。
提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知識組織能力,另一方面是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五、 教學片段實錄
變魔術:
(1)長方形變正方形
師:你們手上都有張長方形的紙,能不能通過你們的手把它變成一個正方形呢?可以變出幾個?說說你是怎么變的?
生:可以變成很多個正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
生:拿個正方形對一對、比一比。
生:我可以猜一猜,我猜得很準的。
生:只要把長方形這樣折一折,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學生示范)
(學生非常積極參加)
師:小朋友能想出這么多的變法,真是很了不起!
師:那你們用哪個方法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呢?為什么?
生:我贊同第3位同學的變法,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長方形的短邊就是正方形最長的邊了,而且這方法很準確。
師:小朋友你們同意這一說法嗎?
生:同意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圖形的拼組》第一課時,這課的內容是講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在設計課時力求體現《標準》的理念,“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原則”教師應恰當而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循循善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還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建立和協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領悟平面圖形的特征,深入理解圖形間的關系。
本節課是由激疑來貫穿整節課的。科學地、靈活地實施激疑,是實現教學要求的有效途徑。
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使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要精心設計激疑和操作的內容和程序,使課堂教學中難點突破,課堂氣氛活躍。
如在教學中:老師有個疑問了(長方形,上下、左右的兩條邊是一樣長短,你是怎么知道的?),要依據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疑問,注意淺顯易懂,使他們既感到新奇、疑惑,又能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很快想通道理。
激疑要反映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具有典型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對一個又一個的具有一定梯度的數學知識進行認識,例如學生在拼圖時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一次一次地激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學“變魔術”中體現非常明顯。
在教學中,設計事例數量把握的不是很好,雖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學生的程度不一,難免耽誤教學時間。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