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22:43:09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一、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本單元以兒童熟悉的數錢、花錢活動為背景,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呈現了兩組兒童倍感親切的活動畫面,把兒童的記憶拉回到了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人民幣,提練學生對人民幣的進一步理解。
2、本單元的情景串。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依次是:
小小存錢罐--購買文體用品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與經驗分析。
經驗:雖然是初次學習人民幣知識,但學生對于人民幣的感性認識是豐富的,日常生活中的買賣活動早已豐富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它的根源來自于社會生活的進步。今天的兒童與五、六十年代兒童相比,再也不是目不識丁,花錢賣東西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已有的這些知識經驗,教師大可不必反復去強調“1元=10角”等知識,要通過學生的探索活動來使學生理解掌握。
知識:100以內數的計算是本單元人民幣計算的知識基礎。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
人民幣認識的初次學習階段與結束階段;
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基礎;
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3、知識構成。共設有2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信息窗2: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三、單元教材解讀
(一)信息窗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在兒童(特別是幼兒)的世界里,人民幣具有神奇的魔力--跟著家長去逛街、逛商店,喜歡的東西怎樣才能得到?家長把一張小小的紙片交給售貨員以后,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能到手,多次這樣的經歷之后,兒童知道了這張小紙片就是“錢”,是可以購買與兌換物品的人民幣。于是能夠得到人民幣,成為兒童非常向往并且樂意去做的事情。為此,他們會經常收集小面額的人民幣,把它們裝在存錢罐中,期望能把錢攢得更多更多,然后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本信息窗呈現的是小朋友的存錢罐裝滿了以后,打開存錢罐數一數有多少錢的情景。
2、情景圖中的信息。以隱性方式呈現人民幣的相關信息。從圖中可以看出,桌面上有一堆剛剛從存錢罐中打開的人民幣,小朋友正在數出共有多少錢。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1個紅點,共1個例題。
紅點:你存了多少錢?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并能認讀各種人民幣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關系。(知識目標)
※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經歷認識人民幣的學習過程,滲透“分類”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在欣賞人民幣圖案的過程中,滲透愛護人民幣教育。(情感)
(2)對存錢罐感情的描述是教學的切入點,同時也能接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
(3)對兒童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進行正確分析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保障。探究性學習必須有一定的基礎,雖然人民幣的認識是教材中的起始內容,但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經驗與基礎,所以也就有了探究的保障。
(4)學習材料準備:一是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為各組準備的錢數從1分到1元不等,每種面值的要有多個,1元的可以有幾張,5角的有2張或4張,2角的是5張或10張,1角可以是10張或20張。5分、2分、1分的為學生提供硬幣。5分的提供2枚或4枚。二是表格,提供教材所示的表格,以便讓各個小組及時記錄。
面值
一元
伍角
貳角
壹角
伍分
貳分
壹分
各有幾張(枚)
錢數
一共存了()元()角()分
(5)對教材進行正確分析是教學的重要保證。在“你說我講”編排中,首先是分類,然后是兌換,最后是計算,既解決到底有多少錢的問題。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分類--兌換--計算。
分類: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梳理認知。
全班交流:一是交流分類的最后結果,可以把表格中各有幾張進行填寫;二是交流每一類人民幣正反兩面都有什么。以此為基礎,對每一類人民幣進行梳理,如面值等。
兌換:情景--活動--梳理。
出示一幅畫面或提供實物,標出價格,如橡皮單價為1角,手絹單價為1元。請一人當售貨員,一人當顧客,分別付款。把不同的付款方式都要進行揭示。
梳理:一是揭示不同的付款方式,二是揭示1元=10角,1角=10分。
計算:小組活動--交流匯報--梳理指導。
小組活動:填寫表格(各有幾張、幾枚)--分類計算--合計計算。
交流匯報:讓各個小組匯報填寫的結果。
梳理指導:結合各個小組的交流,指導學生進行計算,反思計算過程,修正錯誤計算。
(二)信息窗2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購買簡單的文體用品是一年級小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學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這以背景為基礎,呈現了一幅小學生購買學習用品的情景。我們可以想象,小學生讀了這樣的情景以后,馬上可以勾起他們對已有活動體驗的回憶,同時也能激發學習的欲望與渴望。
2、情景圖中的信息。情景圖呈現了十幾種文體用品以及這些物品各自的價格,與例題學習有關的信息是:乒乓球、乒乓球拍、橡皮。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共2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買一只乒乓球拍和一個乒乓球應付多少錢?學習簡單的人民幣加法計算。
第二個紅點:買一塊橡皮要找多少錢?學習簡單的人民幣減法計算。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進行簡單人民幣錢數的計算。(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付款、找錢等問題的解決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2)材料準備
除教學掛圖外,還應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3)幫助學生梳理計算的算理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人民幣的計算比起100以內數的計算要復雜的多,因為在計算時既要考慮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關系,還要考慮計算時的進位。
(4)梳理信息。幫助學生梳理情景中的信息,并且把有用信息與問題進行有效的組合是教學的重要基礎。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個紅點:買一只乒乓球拍和一個乒乓球應付多少錢?
列式與猜想--探究與驗證--反思與升華。
列式與猜想:在組合信息與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列式,并且猜想出得數。
探究與驗證:指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探究“7元6角+8角”的得數到底是多少,是不是得8元4角。
反思與升華:一是總結方法。教材中兩種思路的方法是:
第一種方法:元轉化成角,角再轉化成幾元幾角。既先統一單位,再計算。
第二種方法:把單位是“角”的錢數相加,再把7元與1元4角相加。既先算零頭(部分),再算整。
第三種方法:7元6角+10角=8元6角,8元6角-2角=8元4角。既“算整找零”的方法。
二是梳理算理。既每一種方法的計算過程。教師要把每一種思路的思考過程進行板書,要讓學生反復去說。可以結合人民幣的演示進行梳理。
6、關于類化練習。
例一:
第一組:9元4角=()角第二組:94角=()元()角
7元2角=()角72角=()元()角
6元3角=()角63角=()元()角
2元7角=()角27角=()元()角
第三組:6角+8角=1元4角第四組:8元6角+8角=9元4角
7角+5角=1元2角6元7角+5角=7元2角
9角+4角=1元3角5元9角+4角=6元3角
9角+8角=1元7角1元9角+8角=2元7角
通過縱橫的對比分析,找到計算的共同特征:第一組先把幾元變成幾十角,然后再與幾角相加;第二組先把幾十角變成幾元,再與剩下的幾角合為幾元幾角;第三組得數都是1元幾角,因為兩個錢數相加以后大于10角(1元);第四組的得數都比第一個加數中的幾元多了1元,因為兩個幾角相加以后大于1元。
例二:
第一組:1元-7角=()角第二組:43角=()元()角
1元-5角=()角55角=()元()角
1元-1角=()角39角=()元()角
1元-4角=()角66角=()元()角
第三組:50角-7角=()角第四組:5元-7角=()元()角
60角-5角=()角6元-5角=()元()角
40角-1角=()角4元-1角=()元()角
70角-4角=()角7元-4角=()元()角
通過縱橫的對比分析,找到計算的共同特征:第一組先把1元變成十角,然后再與幾角相減;第二組先把幾十角變成幾元,再與剩下的幾角合為幾元幾角;第三組得數都是幾十角,因為兩個錢數相減其實就是幾十減幾;第四組的得數都比被減數中的幾元少了1元,因為兩個已經從幾元中借出來了一個1元。
7、自主練習
第1題:先填出結果----解釋結果
第2題:教師不妨收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本題只讀鐘表上的時刻不會有太多困難,重要的是要通過此題使學生知道:圣火傳遞的意義及由來。還要可以補充誰傳遞的,路線圖等等。另外把時刻之間連結起來一定要有情節,這些情節要靠教師提前收集資料并做整理。
第3題:對于問題,不僅要知道結果,還應用算式會說明解釋。如20元可以買哪些商品,買一件可以買哪些,剩余多少錢;買2件能買什么,剩余多少錢?還可以提出如“買2件用多少錢”等,這個疸一是要用算式作解釋,二是要能從中找到規律----2件最大38元,最少13元。
第4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屬相及家長的屬相選擇物品,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P43你知道嗎?作為人民幣認識的知識拓寬很有必要。除此之外,還可收集其它的人民幣的有關知識,辦成手抄報等等專版。
P44課外實踐:
教師可作為一個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為商品、玩具定價錢。活動時可幾人一組,1人當售貨員,1人當顧客,2人當裁判看計算對不對,然后轉換角色。
P44我學會了嗎
教師可提前布置學生去調查這些物品的單價,可能調查結果不盡相同,教師可統一單價,然后以此單價為準展開學習活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