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22:49:5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shù)學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10--12頁
二、教學準備:
課件,每生一個信封(裝有十根一捆的小棒若干)。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目標制定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學生對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本思維方法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我是這樣定位自己的教學目標的: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熟練地計算。
2、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初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的價值。
3、通過不同方法的選擇,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策略選擇
1、算法多樣化和優(yōu)化相結合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9”的算法教學。我根據(jù)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12-9的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同時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學生在交流匯報中,逐步明確,計算“十幾減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如課中學生說出了①12-9=12-1-1-1-1-1-1-1-1-1=3②因為3+9=12所以12-9=3③12-2=1010-7=3④10-9=11+2=3⑤12-10=212-9=3⑥......)但有些方法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學習,所以我認為算法要優(yōu)化,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讓孩子自己迫切地感受到需要尋找一種最好的方法。
2、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十幾減九的教學中,我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這樣學生可能不一定會想到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中及時地對學生加以點撥,發(fā)揮教師“組織引導”的作用。
3、數(shù)學與生活相結合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以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本課以“聰聰和明明參加元宵節(jié)游樂園”為情節(jié),對各環(huán)節(jié)進行串聯(lián),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節(jié)日嗎?
生:元宵節(jié)
師:元宵節(jié)你都參加了哪些活動?
生:......
師:那天啊,聰聰和明明(出示聰聰和明明動畫)也參加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游藝活動,活動中還有一些獎品呢,你們想去看看嗎?(電腦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方法,解決問題
1、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仔細觀察,小朋友正在進行哪些活動準備頒發(fā)哪些獎品?(觀察后指名回答)
點擊電腦出現(xiàn)畫外音:
聰聰:同學們,在這幅圖里,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數(shù)學問題,你們愿意和我一起解決嗎?
生:愿意
師:聰聰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在玩的時候還能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
聰聰:那好,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們正在干什么?(電腦出示套圈圖)
(考慮到主題圖的情境較多,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逐個出示情境圖。)
師:這是什么活動?讓學生介紹。(動畫演示套圈活動)
師:看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一共有12個圈,套中了9個。請問還有幾個沒套中?
師: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學生列式,教師板書12-9=)
師:12-9可以怎么算呢?
(學生獨立思考)
師:你覺得有困難的可以打開信封用小棒來擺一擺。算好了以后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檢驗一下自己是否算對。
師: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看哪一個小組的計算方法最多?
2、小組交流,探討算法
指名回答,教師將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請用你最喜歡的方法再說一說這道題。
師:今后在計算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選擇算法,進行計算
(1)(電腦出示明明,伴有畫外音)
明明:咦,那邊怎么那么熱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電腦出示汽球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手中有幾個氣球?(生數(shù)氣球)再看-----(電腦演示分氣球的過程)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怎么列式?(板書:15-9=)
師:等于幾?你是怎樣想的?并讓幾個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1、擺一擺,算一算。(做一做1)
要求:看懂圖意,獨立列式,指名上臺進行訂正。
2、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2)
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圈?
(把這四個算式板演在黑板上)
四、觀察算式,找出特點,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算式,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十幾減9)
2、除了這些,你還能寫出十幾減9的其他算式嗎?誰能給這些算式排排隊,讓它一個也不少。(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19-9=10)
3、再觀察,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五、游戲:小鳥找房子(課件)
游戲要求:先讓學生計算出小鳥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號碼一一配對;
游戲形式:小組合作,全班訂正;
游戲結果:有一只小鳥沒有房子,課后請同學們幫它建造一座。
六、應用拓展
師:(電腦出示謎語圖)看小朋友在干嗎?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能試著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并列式。
“過元宵”是小朋友很喜歡的一件事情,把它作為教學的情境學生比較喜歡。
把漂亮的情境圖制作成動畫,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點,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果,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望。
12-9怎么算?相信不同的學生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算法,當然也可能會有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計算。此時,先讓孩子獨立思考,再讓想不出方法的孩子用小棒計算,想好的孩子用小棒驗證。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此時創(chuàng)設“賣氣球”的情景為方法的優(yōu)化作好準備。
讓學生找規(guī)律時,實際上就是在進行計算了。這樣不但可以鞏固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掌握十幾減九的所有算式,而且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快樂地學著。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
出示12-9=?這個例題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有困難的同學先擺一擺小棒,想出方法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棒來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師:你覺得12-9可以怎么計算?
生1:我沒有擺小棒,我是數(shù)剛才的圈的,有3個沒套中所以等于3。
(顯然,這位孩子還沒有從套圈的情境中走出來......要是讓他再說下去,那肯定還會有很多孩子去數(shù)而不去思考計算方法了。)
師:哦,要是沒有這個圖(隨即關了課件)你還會算嗎?
生2:老師我是這樣算的。(說著自己跑到了實物投影上擺起了小棒)12根小棒先拿一根,再拿一根,然后再拿一根,接著再拿一根......
生3:那太麻煩了,我不用擺小棒就會算了。我是這樣想的:因為3+9=12所以12-9=3。(這位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看來他進位加法的計算很熟練。)
生4:我比較喜歡×××同學的方法,因為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方法差不多都是“想加法算減法”。
這時一個小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他拿著一堆小棒跑到了講臺上,也擺起了小棒:從12根小棒里拿掉9根所以就只有3根了,12-9=3。(此時,我注意到他是先從10根一捆的小棒中拿出9根的,只是他自己沒有表達出來罷了)于是,我追問:你這9根小棒是從哪里拿出來的啊?
生5:老師我知道,他是從一捆小棒中拿出來的。
小男孩:對,這一捆是10根。因為10-9=1,1+2=3所以我就想到了12-9=3。
(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
六、教后反思
1.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讓他們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把教材第10~11頁上的插圖制作成動畫課件,將插圖展示的游園活動作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的活動背景,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學生喜歡的活動聯(lián)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沒套中?”“還剩幾個氣球?”等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把握學生的教學起點,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十幾減9的知識,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并不是新知識,而是一種舊知識,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早有這方面的體驗。因此,當需要解決“還有幾個沒套中”的問題,引入算式12-9以后,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手中的小棒來計算“12-9”的結果。在我的引導下,不同的學生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有用直觀圖點數(shù)出結果的,還有用連減法求出結果的,有用做減想加求出結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結果的......由于學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經驗,因此,課堂上探究的氣氛濃厚,學生的情緒飽滿。
3.既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注重計算方法的優(yōu)化。
在一個班級中,孩子們的思維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做十幾減9的減法時,所用的計算方法在思維水平上也是有差異的。如,須借助直觀進行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明顯低于用“做減想加”和“破十法”來計算的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了使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學習,達到預定的目標,使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yōu)的計算方法,由此,我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數(shù)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fā)揮作用的數(shù)學方法。
4.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點撥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片段一中我以簡單的兩句話“哦,要是沒有這個圖你還會算嗎?”“你這9根小棒是從哪里拿出來的?”就把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可見,在課堂中我們是不能忽視自己的點撥作用的。
執(zhí)教:藍衍局
設計:藍衍局指導:張銘陳洪清鐘振環(huán)
作者:藍衍局溫州市平陽縣鰲江一小郵編:325401電話:13958912174
注:此課為溫州市平陽縣新課程培訓會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shù)網(wǎng)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