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1 22:52:1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17比大小。
二、教學準備
課件、每同桌兩人準備4只兔子、4只小羊、5只小熊、3只小猴的圖片、以及一張粘貼表。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以及部分學生已經模糊地知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因此本節課的重點不再是認識“=”“>”、“<”這些符號,而是讓學生理解“>”、“<”、“=”含義以及學會運用這些符號。教材提供“猴子分水果”的情境過于簡單,比較大小的素材過于單一。所以筆者大膽舍棄原主題圖,創設了森林里4個家庭拔河比賽,豐富了比較大小的素材,讓學生充分感受比較“大小”的存在。在此基礎上確定的學習目標是:
1、在“動物拔河”比賽中,通過讓學生整理、比較,探索出由比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在情境中使學生認識符號“>”、“<”、“=”及其含義,會根據所出示的“>”、“<”、“=”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解決實際問題中,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二)教學策略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概念的難點。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觀,本節課引導學生從已掌握的比較兩個物體多少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凌亂的小動物中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整理、比較,在“公平”與“不公平”中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從而理解“=”“>”、“<”的真正含義。學生掌握了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同時,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操作等活動,體驗參與教學的快樂與成功,把學生真正推倒了學習主體的地位上。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感知物體多少。(課件)
1、出示情境:小朋友們,今天森林里要舉行拔河比賽,你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家庭來了?
2、數一數:他們各個家庭來了幾只呢?
3、理一理:現在這些小動物就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想請幫忙把每個家庭的運動員們整整齊齊排好隊伍?(同桌發一張粘貼表,下圖)
森林拔河比賽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