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2 00:27:58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復習 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經歷認、換、買、算等活動中進一步完善對人民幣面值及面值之間關系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百以內數的認識知識為基礎,感悟“十進制”計數思想與方法在生活及學習中的廣泛應用。
3、提高學生運用人民幣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準備小面額的人民幣若干張,教師準備足夠多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
1、老師讓小朋友準備一些人民幣,都帶來了嗎?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帶來的每張人民幣分別是多少?
2、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小組的小朋友帶來的人民幣分別是多少?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3、老師也準備了一些人民幣,比你們帶來的要大的多,你們認得嗎?
老師分別展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讓大家辯認。
二、我會換:
1、老師想把這張100元的人民幣與你們王師換一換,換成面額小一些的人民幣,你們幫老師想想辦法,應該怎么換?
學生想到的辦法可能有--
100元=50元+50元
100元=50元+20元+20元+10元
100元=20元+20元+20元+20元+20元
10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
100元=50元+20元+10元+10元+10元
......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選擇其中的一些方法,利用手中的人民幣進行演示,如10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10元,從10元開始數起,依次數出,一直數到100元。
2、100元人民幣我們知道怎么兌換了,一張10元的人民幣該怎么換呢?
3、一張1元的人民幣要換更小一些的人民幣,該怎么換呢?
4、一張1角的人民幣要換一些硬幣,該怎么換呢?
充分利用學生帶來的人民幣,首先讓大家在小組內活動,然后進行全班交流。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兌換方法,如:
1元=5角+5角;
1元=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
最后,引導學生概括--為什么一張1元的人民幣可以換10張1角的人民幣?為什么一張1角的人民幣可以換10個1分的硬幣?從而得出:
1元=10角1角=10分
三、我會買:
�。�1)呈現問題:出示“兒童樂園”情景圖,利用各種飲料的價格,解決下面的問題。
�。�1)買一瓶礦泉水和一塊雪糕,
應付多少錢?
�。�2)買一塊雪糕,付款2元,
應找回多少錢?
�。�3)買2瓶礦泉水和一瓶汽水,
5元錢夠不夠呢?
1、在教師指導下分別開展上述三個活動。為學生準備足夠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把講臺布置成情境圖中買賣活動場景,讓學生自由組合模擬購買(付款與找錢)。
2、每一個活動開展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問題(1)可以提出“買一瓶礦泉水和一塊雪糕,為什么付款2元5角”?
四、我會算:
8元=()角60角=()元
3元5角=()角16角=()元()角
7元6角+8角=()元()角5元-7角=()元()角
如果學生計算時遇到了困難,要利用人民幣把“算”的過程變成一個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活動。
五、我知道:
1、生活常識我知道:
________________角
_______元______角
為什么寄信的價格不一樣?
2、課本價格我知道:
同學們知道我們使用的數學教材是多少錢嗎?(讓學生想到在課本的背面找到數學教材的價錢--4.70元)
4.70元是什么意思?我們使用的語文課本、數學課本、品德與生活課本三本書,哪本書最貴?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樣學會的?
反思:
一、以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的自主活動為主線開展教學活動。“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復習以“兒童樂園”中的數字信息為基礎,使學生經歷了統計信息、提煉問題、合作解決問題進而總結梳理的全過程;“學看鐘表”復習以在教師引領下學生撥出時刻、畫出整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為核心對每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厘米、米的認識”復習讓學生經歷了探究與豐富厘米、米長度表象的數、畫、量等學習過程,進一步完善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人民幣的認識”復習是在認、換、買、算等不斷交替與延伸的活動過程中進行的,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深層理解。
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為主線開展教學活動。“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復習以統計思想、分類思想為依托,引導學生對情景中眾多的信息進行數字統計,對眾多的算式進行分類。“厘米、米的認識”復習過程中數出1厘米、1米的活動,“人民幣的認識”復習過程中的兌換、買賣、計算活動,都是在十進制計數思想的框架下進行的,有利于學生高水平思維的培養。
三、以問題及問題解決為主線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自然地把算式分為加法、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有小括號的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并對第一類算式的計算方法進行了梳理。“學看鐘表”以六個時間信息為基礎,以探究時刻之間的變化為突破,系統地幫助學生認讀整時、半時、接近整時及幾時多幾個時刻。“厘米、米的認識”復習過程中的數、畫、量等活動,是在點、線、面、體不斷轉換的領域中來進行的。“人民幣的認識”以兌換和購買為突破,實現了不同面值人民幣之間的互相聯系。
四、在新知識與多方面各種因素立體式、全方位建立聯系的過程中,獲得新知識的意義。在“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復習中,主要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之間的內部聯系,既加法、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之間的聯系,同時把各類算式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進行了梳理。在“學看鐘表”復習中,以幫助學生建立時刻的表象為基礎,構建起整時、半時、接近整時、幾時多之間的聯系。在“厘米、米的認識”復習中,以厘米、米與點、線、面、體的聯系為平臺,構建起厘米、米之間的進率聯系以及與十進制計數思想的聯系。在“人民幣的認識”復習中,幫助學生建立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聯系以及與十進制計數思想的聯系。另外縱觀整個學習過程,自始至終就是知識與生活、與活動、與有關已有知識和經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建立多方面聯系的思維過程,構造起新知識與各方面因素間關系的網絡構架,從而最終獲得新知識的意義。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