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2 00:41:10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在認識數位順序、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對數的讀寫規則進行概括。
※在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天上的鳥多還是冰上的鳥多,實際上是求47大還是32大)、并經歷用數學符號表示數的大小關系(數學思考、數感)的過程中,正確進行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知識)。
(2)知識與經驗
2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是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經驗、方法基礎。
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順序是抽象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知識基礎。
100以內數的讀寫是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
(3)教具學具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計數器。
(4)學生基礎、學習難點與數學抽象的關系:尊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經驗,以難點的突破為切入點,抽象與梳理讀數、寫數的規則。
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不難發現,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會讀、寫100以內的數,這是本節課重要的基礎。本節課如果把教學僅僅定位在會讀、寫的層面上,學生就不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也就是說,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對讀、寫數的規則進行抽象與升華,學生才能在數學上得到進一步發展。數學抽象的難點是對讀寫規則中“高位”的理解,這個難點的突破,可以借助于計數器的幫助來進行,因為僅從字面上來分析,學生是很難抽象出“高位”這個規則的,只有把每一個數與這個數在計數器上的樣子進行比較,才能較為容易地進行抽象。
(5)從情景到問題:要讓學生經歷再數出四十七只賊鷗、三十二只賊鷗的過程。雖然情景中已經表述出了天上有四十七只賊鷗、冰上有三十二只賊鷗,但對這個數目學生信不信呢?只有帶領學生再數出來,學生才會確信無疑。在確信無疑的前提下,學生才會集中精力投入到下面的學習活動中來。試想一下,如果學生對這個數目有懷疑,在下面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可能還會去數,就可能不能集中精力隨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紅點:“天上有四十七只賊鷗,冰上有三十二只賊鷗”,四十七、三十二怎樣寫呢:數一數--寫一寫--擺一擺--議一議。
數一數--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共同完成數一數望遠鏡鏡頭里面的賊鷗數量是不是四十七只與三十二只。
寫一寫--寫出四十七與三十二這兩個數。
擺一擺--把四十七與三十二這兩個數在計數器上擺出來。為了下面梳理的需要,可以接著讓學生再寫幾個100以內的數,并把這幾個數擺出來。
議一議--充分利用板書內容,既在對每一個數探究過程中形成的由計數器、寫作、讀作三部分組成的板書。以下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誰能發現我們在讀數時有什么規律?寫數時有什么規律?引導學生得到:從左邊讀、寫;從十位讀、寫;從前往后讀、寫等。
最后教師引導抽象: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同時解釋“高位”的意義:左邊這一位是十位,一個珠子表示“十”;右邊這一位是個位,1個珠子表示“1(個)”,左邊這一位就叫“高位”。
第二個紅點: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猜想--驗證--反思--升華。
猜想--把“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這一問題的答案猜想出來。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相信他們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驗證--指導讓學生探究為什么“天上的賊鷗比冰上的賊鷗多”。
反思與升華--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梳理:
一是問題解決的實質--求“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實際上就是比一比47和32的大小,只要比一比47和32誰大就可以了。這就從數學的角度對問題的解答給予了解釋
二是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梳理--一是從數的組成上進行解釋,既4個十比3個十大,所以47比32大;二是可以借助于一個數進行比較,既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比32大。三是從“繼續數”的角度進行比較,既32接著再數才能到47。
在對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進行梳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大小的方法。
三是用數學符號進行抽象--既47>32,32<47。
通過以上說明不難發現,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為:第一,計數器作為教學用具貫穿學習始終,為建立表象,培養數感而操作。第二,遵循“表象--概念”的教學模式,既“先探究--再概括”,與傳統教學截然相反。吸收西方教學優點,發展我們的傳統優勢。第三,尊重學生的經驗,把能解決的問題先來解決,以此為基礎,進行抽象、概括與升華。
為什么強調計數器在學習中的作用?--建立數的意義表象的需要。
兒童對數的認識水平,必須以理解數的意義為目標,而數的意義的理解,必須以能用計數單位來表述數的組成為標志,如24里面有2個十和4個一,100里面有10個十。這個目標的實現,是以建立起數的意義表象為基礎的,如聽到或看到24這個數,馬上就會想起它在計數器上的樣子,因而,借助計數器反復操作,進行數與計數器算珠的不斷轉換,是建立數的表象進而抽象數的意義的有效途徑。有了反復操作的基礎作保證,當兒童脫離計數器思考時,就會有思維的原型作借鑒與參考。沒有在計數器上的反復操作,只去進行反復地講解、訓練與表述,那是脫離形象思維的邏輯推理,不符合兒童認知的特點與規律。其訓練途徑有:一是看(聽)數撥珠,既在計數器上撥出看到(聽到)的數。二是看珠說(寫)數,既說出(寫出)計數器上表示的數。訓練方式有;一是在教師統一引導、調控上完成;二是當學生有了一定基礎后進行同桌之間、小組之間的學習活動;三是發現典型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為優秀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
6、自主練習
1、2、3、4、5、7、均應制成掛圖,以方便教學。
第1題:目的:由數的表象抽象到數的練習,為建立數的表象服務。計數器作為現實情境到數的中介,是一個橋梁的作用。
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試填、匯報、反饋辨析與糾錯,改正,然后再讀。還可以教師掛出插圖,引導口述、填寫,然后讓學生填寫、齊讀。
第2題:目的:數的順序、數的規律。題中寫出的這些數是為尋找規律、填數服務的,也既利用這些數去發現規律、填數,然后填寫所缺的數。接下來再橫看、豎看、斜看時,整體尋找規律。
教學時掛出插圖,看能發現什么?通過說出不明白的同學能明白,利用下面的填寫。然后試填,教師巡視、指導。接下業尋找規律:能發現什么?然后去讀,采用對比讀的方式:即讀個位是6的數,十位是6的數。
第3題:目的:同第1題一樣,通過由數的模型到數的寫法及大小比較,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第4題:是數的大小比較的另一種形式練習。涂上顏色,即把大數再描一描,不是把大數的方格涂上顏色。教師可作一個樣子,讓學生模仿。
第5題、第6題:整十數加減法。建議圍繞此內容安排一節課(或半節課)。創設一個利用整十數加減計算的情境,從情境中抽象算式,猜想得數,利用小棒、計數器作解釋。然后做第5、6題。第5題的左右2個題應作對比,讓學生明白:左邊合起來,右邊是去掉。解答后應使學生明白:2個十加3個十等于5個十,是50;7個十去掉4個十是3個十,是30。可領學生讀幾遍。右邊的題的虛線框要動態出現為好。
第7題:目的:培養數感,即把握數的大小的能力。教學時可先讓一位同學拍球,如拍40下停下來,然后口述:課前張老師與李老師比賽,張老師比這位同學多得分,李老師不大會拍球,比這位同學少一些。并出示圖片(與課本形式一樣),讓學生猜想。有了這個基礎,學生再去做書上的題就容易得分。
聰明小屋:如果以課本這種文字題來處理的話,屬于抽象思維、邏輯推理,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難以理解,因為要找到符合條件的數確實要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學時可采用歸納推理的方法,先寫出70-90的所有數(師生同時寫上,學生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尋找符合條件的數,如:一個數在70和90之間,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差5(72、83)(注意這句要求應寫下來),然后讓學生總結方法。
(三)“我學會了嗎”的解讀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基數、序數、數的順序,大小、多少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數學思考)
(2)通過動手實踐,由100以內的數作引導,經歷點、線、面、圖形之間的轉化(轉換)過程,體會它們之間的關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情感與態度)
基數:如“一共有50個數”,50是基數。
序數:第1個數是2,第50個數是100,“1”“50”即是序數。
順序:連線時可從大小到,亦可從小到大,這就是順序。
大小:圈出數,就能知道大的數是誰,小的數是誰。
多少:第一次圈5個數,第二次圈8個數,圈出的數個數不同。
2、教學設計
(1)連線--動手實踐
看到這幅圖,你發現什么?想做些什么?(連起來)
猜一猜:連線以后是什么圖形?你想怎樣連起來?在圖下的3個問題中,學生最想做的是連線,不妨先從第2個問題開始。
(2)數的個數
問題:剛才在連線的時侯,你注意到了一共有多少個數?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才能知道有多少個數)
學生可能說:數一數有幾個點。數一數有幾個數。還有的同學可能看到都是“雙數”,會猜想到有50個數。錯誤的想法是“有100個數。
“數”一數:學生年齡小,要使他們確信有50個數,不妨一齊來數。
反思:為什么數到第5個的時侯是10?第10個的時侯是20?第50個的時侯是100?--使學生回答:因為它們是2個2個表示的。
小結:第一個點用2表示,第2個點跳過了“3”,用4表示,下一個點還要再跳過一個數,中間隔了一個數。所以寫到100的時侯不是100個數,是50個數。(這里是把100÷2=50進行滲透)
(3)數的大小
問題:老師圈出幾個數,你能發現什么?
再圈出幾個數,又能發現什么?
解釋數: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學生可能會說:這幾個數是30、32、34、36、38、40,越來越大,所以40最大。但這是從小到大的順序來敘述,仍沒有說明為何最大。
小結:要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說明數的大小。可借助計數器進行。
(4)擴展
結合上面學習,補充一些內容,擴展強化認識。
(5)單元反思--豐收園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習了好多數學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可從數的大小、多少、組成、數位等方面進行。必要時教師引導說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