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靜動效應
來源:網絡 2009-09-02 13:44:08

要想當好班主任,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靈活地使用靜動效應,效果不錯。
一、班主任的“靜”效應能產生“無聲勝有聲”的育人效果
人格效應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教育學生。如果班主任能樹立起高尚、嚴肅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體罰學生,和學生關系朋友化,學生也會很“怕”他,也會自覺遵守紀律,勤奮學習。
威信效應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學識和教育藝術等因素在學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種尊敬而信服的態度。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課前提早一點站在教室門口掃視著全班同學,遲到的學生就會減少;沒有準備好學習工具或還沒有靜下心來的學生就會很自覺地進入最佳狀態,準備上課。實踐證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論處理班務還是開展活動,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主任的“動”效應能產生“有聲撼人心”的育人效果
情感效應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為班主任,切忌把個人情緒帶到育人工作中來。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被學生視為楷模,都會加以模仿和效法。班主任要想順利地開展工作,就必須和顏悅色、深入細致地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應。
語言效應
斯維特洛夫說得好:“幽默是教師的第一位助手。”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劑良藥。恰如其分地運用幽默,會使師生關系倍加融洽,促進師生間情感與智慧的交流。美國保羅韋地博士曾向九萬名學生進行調查,從中得出結論:學生最喜歡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因此,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過錯時,要善于運用幽默語言激勵、喚醒、幫助、鼓舞學生,使他們感到“讀書樂”而又“樂讀書”。
行為效應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運用語言藝術,還需要運用行為藝術,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動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產生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因此,班主任必須以嚴謹治學、嚴于律己的師范行為去感化學生。否則,班主任道理講得再動聽,也不會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神態效應
對學生來說,最注意的莫過于班主任的“臉色”。學生能從班主任的臉色中領悟出喜怒哀樂,進而揣摩老師的心理,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根據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犯錯誤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織在一起,并處于矛盾之中,如果班主任面帶友善、信任和寬容,學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用實際行動去改正自已的過錯。
當然,班主任的靜動效應是多方面的,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科學地運用,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摸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