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2 22:25:09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一年級 教案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學生在第一冊已經認識了立體圖形,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大量的豐富感性經驗,而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展開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常見的平面圖形,體現“從立體到平面”的教學設計思路。大量的動手操作機會,為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力提供了空間。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對于在幼兒時期已積累大量豐富感性經驗的大城市里的孩子們來說,認識這四種平面圖形,一點也不陌生。優越的家庭條件,完善的學校配套設施,給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但學生對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征、本質所在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還不明確。為此,我認為:創設有趣味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效策略。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玩中認圖形
(教師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物品,有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三棱柱。)
師:你們喜歡玩“魔術”嗎?
(教師給大家表演:先放一張白紙在講桌上,擋住學生的視線,隔一會兒再讓學生看白紙,“咦,白紙上怎么有一個圓?”學生很奇怪。)
師: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變出圓的嗎?
(由于所用的物品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他們很快明白了“魔術”的奧妙,紛紛舉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師:老師是拿圓柱體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紙上印一下,白紙上就有圓啦!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學生紛紛拿起事先準備好的學具,印出不同的圖形。)
生1:老師,我用長方體印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印了一個正方形,是用正方體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兩個三角形。
(就這樣,在玩中,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在動手玩中,具體感受到了“面在體上”這一數學思想。)
(二)活動二:分中找圖形
師:我們的淘氣遇到了一點麻煩,你們能幫幫他嗎?
(聽說要去幫助別人,學生馬上聚精會神地聽我說。于是,我出示了各種形狀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他們進行分類。)
師:請你們看一看,比一比,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類的?
生1:長長的是長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個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條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
......
(學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這幾種圖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徹。
(三)活動三:動中擺圖形
師:你們能用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嗎?
(很快地,一雙雙小手擺出了各種圖形。)
師:有一個圖形你們誰也沒擺,是什么?
生:圓。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圓的邊是彎曲的,小棒是直的,我們沒辦法擺出來。
生2:老師,我擺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樣長。
生3:老師,我擺長方形時,有兩邊用的小棒一樣長,另外兩邊用的小棒也一樣長。
生4:老師,我用一樣長的三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
生4:老師,我擺三角形時用的小棒不一樣長。
......
(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各種圖形的本質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動四:憶中說圖形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還見過這樣的圖形嗎?
生1:教室的門是長方形。
生2:應該說教室門的表面是長方形的。
生3:我們到酒店吃飯時,很多桌子的面是圓的。
生4:魔方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
(大家眾說紛紜,氣氛非常活躍。直到下課鈴聲響起,也不愿離開。)
〖教學反思〗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針對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第一個活動:認圖形,對平面圖形有一個基本了解;第二個活動:找圖形,比較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第三個活動:擺圖形,挖掘平面圖形之間的本質區別;第四個活動:說圖形,進一步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動中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中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點評〗
《標準》的基本理念明確地指出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點在本節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四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體驗,增強理性認識。其次,教師也注意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如,用小棒擺圖形這一活動中,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圓與其他圖形的本質區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