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3 16:07:25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連減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并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2.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大家喜歡旅游嗎?談一談你旅游的體會。
生1:(自豪地)我去過北京......生2:我去過青島......我覺得旅游可以增長知識,鍛煉身體。
師:(課件出示“乘船”畫面)大家說得對,旅游時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你們看,今年暑假,光明小學的學生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去旅游,走在最前面舉牌的是小明,他們正要乘船去領略大海的風光呢。
(評析教師從學生喜歡的話題“旅游”談起,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板書“乘船”。)
(二)提出問題,探究解決
1.估算解決
師:(疑惑的面孔)看圖畫,大家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我發現有兩條船,小的可以乘坐26人,大的可以乘坐44人。生2:小明他們一共有92人。
生3:兩條船夠坐嗎?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兩條船夠坐嗎?
生1:不夠,因為把44看作40,26看作30,40加30等于70,70小于92。
生2:我也認為不能,因為把44看作40,92看作90,90減40等于50,50大于26。
生3:老師,還可以把26看作30,92減30等于62,62大于44,所以這兩條船乘不下這些同學。
生4:老師,還可以把44看作40,把26看作30,92減30等于62,62減40還剩下一些同學。所以不能。......
(評析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用估算的方法試著解決這個問題,并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估算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2.用連減的方法
師:同學們的估算方法可真不少,既然這兩條船乘不下這些同學,那么你知道還有幾人不能上船嗎?
生1:(急不可待)老師,還有22人不能上船。
師:這位同學算得真快!你們能夠用綜合算式來解答嗎?然后把你們的答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開始獨立解答,并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結論。)
(評析這個題目對學生來說比較容易,但由于解答方法比較多,像綜合算式有多種列法,筆算方法也有幾種,所以教師讓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在組內交流,使學生掌握自己所沒有考慮到的方法,有助于算法多樣化的滲透。再者交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這樣的做法有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展示一下你的答案。(用實物投影)
生1:列算式92-26-44=22(人)。
9266
-26-44
____________
6622
我們是用總人數減去小船可乘坐的人數,再減去大船可乘坐的人數,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數。
師:對于這位同學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意見嗎?
生2:老師,我的和他的有點不同,我的綜合算式是92-44-26=22(人)。
我的豎式是
9248
-44-26
____________
4822
我們是用總人數減去大船可乘坐的人數,再減去小船可乘坐的人數,剩下的就是不能上船的人數。
師:還有哪位同學愿意發表意見?你們認為他們匯報得怎么樣?
生:他們匯報得很有條理,而且能代表小組發言。不過,這兩種方法可以說是一種,都是用了連減。
生3:老師,我的豎式有簡便方法。我的綜合算式和他(生2)的一樣,只是我的豎式和他們的都不一樣。
92
-44
______
48
-26
______
22
師:(驚訝狀)現在出現了兩種豎式,第二種我們可以稱它為豎式連寫。對于他們的方法你想說什么?
生4:老師,我認為,生3的豎式連寫好,省去了寫第一步的得數,可以使我們計算得快一些。
師:大家認為呢?
生:好。
師:這種方法很好,請把你(生3)的方法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看得更清楚些好嗎(生3把豎式連寫寫在黑板上。)
師:大家還有什么意見嗎?
生5:(慢吞吞,猶豫地站起來)老師可不可以這樣,和連加一樣,
92
-44
-26
______
22
(這名學生把自己的答案在投影上展示出來。)
師:大家觀察一下或者用這種方法算一算,你有什么看法?
生6:老師,我們剛才已經試過了,這樣很難算,而且很容易算錯。
生5:是的,我剛才用了這個方法,也是覺得不太好,不過剛才我拿不準,現在我明白了。
師:是的,這樣做個位上不夠減,算時很難算。我們記住最好不要這樣做。那這種方法什么情況下用好呢?
生:當個位相減不用從十位退1時很方便。
師: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評析教師的期待眼神和質疑的語氣,再一次激起學生的思考。)生7:(急不可待地)我們還有其他方法。
師:(驚訝)你來說說。
生7:我們小組的方法有的和他們組的一樣,但還有一種不同的方法。
44+26=70(人)
44
+22
______
70
92-70=22(人)
92
-70
______
22
我們把大船和小船的人數加起來,再用總人數減去可乘坐的人數,就是還剩的人數,也就是還有幾人不能上船。
師:誰還用的這種方法?誰能再講一講。
生8:老師,這樣做是對的,我們組也用了這種方法做。
生9:(驕傲地)我們小組這幾種方法都有。
師: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你的理由是什么?(生發表意見。)
(評析教師提出的問題喚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學生開始你一言、我一語,有獨立思考,有交流方法,有評價,有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思想火花得到碰撞,組與組之間的想法和結論得到展示和交流,共同探討出最優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的、和諧親切的話語,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探討中來。教師把所有未知算法都拋給學生,讓學生去爭論,去嘗試,去探索,去獲取。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從而使每個學生充分地思考和發現。在這個
過程中,多樣化的算法得到合理優化,優化的實踐者是學生,優化的過程帶有學生自身的特色。)師:既然我們知道還剩下22人不能上船,那怎么辦?(學生討論。)
生3:我認為再有一條能乘坐22人的船就解決了。
生2: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再用一條可乘坐26人的船。
師:是呀,我們盡可能地用一條能夠乘坐22人以上的船,并且接近乘坐22人的船最合適。
(三)練習鞏固
1.師: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筆算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77-33-28=96-39-45=100-91-9=(學生筆算這三道題后,用實物投影展示訂正。)
2.投影出示。
機靈狗不小心把訂報刊的統計表弄臟了。
(1)哪個班訂的報刊最少?(2)二班訂了多少份《兒童報》?(3)三班訂了多少份《小畫報》?
(4)四班訂《小畫報》有多少份?《小故事》有多少本?
師:請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解答這些問題,如果有困難可以先在組內討論,共同解決。
(學生開始解答這些問題。)
師:哪個班訂的報刊最少?
生3:老師,一班訂的最少,我是用連加的方法求出一班一共訂了97本,然后比較出來的。(學生都認可。)
師:二班訂了多少份《兒童報》?
生4:(很快地站起來)1+7+0=8,那么個位上的數就是1,2+3+4=9,十位上的數就是2,合起來就是21,因此二班訂了21份《兒童報》。
生5:我反對,老師,他只說出了答案,像這樣沒辦法列算式。要算二班訂了多少份《兒童報》,應當用總數98減去37份《小畫報》,再減去40份《小故事》。
生6:老師,我也反對,他只說出了答案,像他這樣沒辦法列式進行計算,我們組是先算出《小畫報》和《小故事》一共有多少本,再用98減去加得的得數。
師:噢,你們的意思是這樣算不是一種好辦法。
生7:那當然,只能在腦子里面想,又沒辦法寫出來。
師:這樣吧,我們繼續算三班訂了多少份《小畫報》。
生4:老師我已經算出來了,我還是用了這種方法。4+4+2=10,3+3+3=9,四班的《小畫報》有34份,《小故事》有32本。
師:誰再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生5:我是這樣想的,因為四班的合計數是100,那這幾個數個位上的數加起來肯定是10,4+2=6,再加4等于10,所以《小畫報》個位的數是4。這幾個數十位上的數加起來也得是10,十位3加3再加進位的1得7,如果再加3就得10了,因此《小故事》的十位的數是3。
師:你用的是生4的辦法呀!
生5:(不好意思)不用這種辦法,我就不會算。
師:大家還有什么想法可以談談。
生8:我覺得生4的方法雖然沒辦法寫出來,但我覺得很好,這種方法既簡便又算得快。
師:看起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方法用得巧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解決問題。像這道題就有三種方法來解答,同學們都想到了,了不起!
(評析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但最恰當的算法,應該是學生經過自己的分析、辨別,找出的方法。教師在這里沒有直接指出該用哪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體驗、比較和反思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學生從剛開始的反對到最后達成共識,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的成果的尊重,表現了教師對延遲評價的合理運用。)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知識?
生:連減。
師: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可以小結一下自己或班內同學的表現。(學生總結和評價。)
師:是呀,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探討了連減計算,同學們得出了很多自己喜歡的算法。在這里向大家祝賀,祝你們能在以后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智慧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反思〗1.重視學生算法的動態生成,鼓勵算法多樣化
真正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生生積極有效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在嘗試計算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自信心和創新思維。
2.把計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
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解決這個世界中發生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提供著豐富的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機會。本節課從主題圖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切實感受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到算法多樣化中的算理。
3.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點撥,選擇教材和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培養學生表達和傾聽的習慣,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