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3 20:19:45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找規律 教案
這節課我做得比較好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布朗等人曾提出:“情境通過活動來合成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里也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根據這一理念,在本課設計中,我首先讓學生跟我一起玩有規律的游戲和講有規律的故事,來揭示課題--找規律;接著創設了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聯系的情境--老師的生日會場(即教材上的主題圖),從而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動活動之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2、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安排實踐活動,放手讓學生觀察、操作、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數學知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即要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生日會場”為主線展開教學,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同時,注意發揮群體優勢,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合作、交流、協商,以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另外,還安排了學生涂一涂、擺一擺、小小設計師、欣賞生活中的規律、找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等,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創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律,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體現了“玩中學,做中學”的理念。
3、注意感性經驗的積累,培養學生猜想意識和能力。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多些。”這節課注重創設了讓學生“猜”的環節,讓學生發現、探索,積累經驗。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顏色?下一個燈籠是什么顏色?等都是讓學生先自我感受再聽別人意見,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的意識和能力。
4、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體現課程整合思想。
《數學課程標準》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應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在本課中,我首先利用資源創設一個“生日會場”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規律,學生根據這一情境中擺彩旗、擺燈籠、擺小花等圖形感受規律,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讓學生全方位地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魅力。
還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規律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5、尊重學生,實現人文關懷。
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認為:“反復成功的孩子會越來越好。”素質教育強調人性化。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多媒體圖、音的效果,及時的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經常用鼓勵性語言,注意捕捉學生每個閃光點,使學生能享受成功的愉悅,興趣油然而生,學習信心激增,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后我感到自己對于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的駕御能力,也就是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作為數學老師語言應該簡練些,在教學中我的言語還有些啰嗦,今后也是需要改進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