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3 21:17:26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1.9加幾。
(1)例1。從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提倡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科書第96~97頁,老師們可以看一下,我們通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熟悉的運動會的場景圖引入,讓學生在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突出算法多樣化。在主題圖的左下角,解決9+4等于幾的時候,我們呈現了從頭點數、接著大數點數及湊十法三種計算方法。畫面上還有一個小學生在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體現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的編寫意圖。
這幅主題圖還為學生學習9加幾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圖中還蘊含有其他9加幾的問題,例如“踢毽的和賽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為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計算問題,探討計算方法準備了豐富的材料。
(2)例2。
教科書第98頁,主要教學湊十法,由于從頭點數、接著點數都是以前學習過的方法,而湊十法是第一次出現,是比較新的方法且以后可能經常用,所以此處我們單獨提出來講,給出了“拆小數湊大數”的方法。
與義務教材相同,先利用小棒和花的實物圖顯示“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并通過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還配合圖在算式下面注出了湊十的過程,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對應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湊十法”,也為學生脫離實物通過思考算出得數打下基礎。與義務教材相比,降低了說理要求,不再給出“想”思考的過程。
例2應與例1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不要單獨講操作,應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3)例3。教科書第101頁例3,這是我們安排的用數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9加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呈現合唱隊與樂隊正在表演的場面,并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要計算的問題和條件。“樂隊有5人”,這個條件在圖中也可以數出來,但這里是第一次用文字來敘述條件,學生應逐漸掌握讀懂文字敘述的條件,而不是只能在圖中找條件。
而且讓學生通過操作,探討用不同的方法“湊十”。教材中給出了“拆小數湊大數”和“拆大數湊小數”兩種方法。學生有了前面學習9加幾的基礎,很容易想到“折小數湊大數”;由于5很特殊,首先人們有一五、一十......數數的習慣,另外每只手有5個手指,伸出雙手5加5得10,也很容易想到“拆大數與5湊成10”。
通過例3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用9加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讓學生了解可以因題選擇算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