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4 21:22:41 下載試卷 標簽:圖形 一年級 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中的認識圖形歷來是小學數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教學這部分內容,首先可以通過對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的描述,切入對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相關立體圖形的面。再照課本上的樣子畫一畫,抽象出平面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到過這些圖形。
在本單元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認識圖形”主要是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和拼圖,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摸一摸、拼一拼,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摸的是什么圖形,拼出來的又上什么圖形,鼓勵學生描出、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動手做(一)”要先引導學生欣賞“風車”、“萬花筒”、“蜻蜒”等美麗的圖案,再讓學生一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在欣賞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然后再讓學生“涂一涂”,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動手做(二)”主要是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并拼出一些簡單的圖案。“動手做(三)”主要是讓學生用七巧板拼圖,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拼出自己喜歡的或與眾不同的圖案。
總之教學本單元內容,要給學生足夠的動手做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感受與欣賞圖形美,感受圖形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單元目標: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能利用它們進行拼圖、折紙等活動。
2、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3.引導學生經歷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4.欣賞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并能嘗試進行設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感悟到生活周圍處處有數學。
課程標準中相對的知識技能目標:
1.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2.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單元重點: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單元難點:
在實際情境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教學策略與方法:
學生學習圖形的基礎是他們的經驗和活動,他們對圖形的認識是通過操作獲得的。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體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常見的平面圖形。學生的語言交流對于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課時安排:(共6課時)
認識圖形------1課時
動手做(一)------1課時
動手做(二)------1課時
動手做(三)------1課時
整理與復習(一)--2課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