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4 22:49:36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本學期將認數的范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一.本單元教材內容
本單元內容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教材將上述內容合成以下邏輯結構。
二.教學總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確立了本單元的總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教材編寫特點。
1.優化教材知識結構。
義務教材這一單元的內容,一開始就是通過數小方塊認識計數單位千、萬。明白每相鄰單位的十進關系。接著是讀數寫數教學。而實驗教材根據兒童已有的經驗、心理發展規律按從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編排原則優化知識結構,編排教學內容。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然后整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和數位表,再教學數與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寫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最后是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把認數和簡單的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口算有機結合,認數和用數表達、用數交流信息相結合,不斷發展學生的數感。在教學讀數寫數時,教材改變了過去將讀數,寫數分割教學的狀況,采用同時呈現的方式,密切了讀寫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讀數、寫數互相促進。
2.密切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的解決都與數有關,利用數可以進行簡捷而豐富的信息交流。義務教材在這方面的體現是欠缺的,從生活中提取的教學資源只出現兩處。實驗教材在這方面就有充分的體現,它創設了一幅幅現實的、有數學意義的畫面,如67頁體育館的人、69頁廣場上的鴿子、空中的氣球、樹林里的果樹、72頁圖書館的書、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的速度及可載的人數、73頁南京長江大橋的長、76頁空中星星、空調、電視機價格等等。有城市也有農村,有生產也有生活,有學校和社會,還有大自然的場景,每個畫面都盡量蘊涵豐富的數字信息和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數,掌握數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
3.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的認識由100擴展到10000,數目大了,內涵豐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如何使學生掌握數的概念,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材重視創設學習情境和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加強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如,讓學生在觀察操作過程中自己體會、自己發現:數數,除了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一百一百地數,還可以一千一千地數。十個一是一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并讓學生思考“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這些數數的方法,數的組成規律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操作探索過程中自己感悟,自己總結出來的。又如,在教學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時,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和經驗去計算。在整理萬以內數的數位表時,讓學生先說一說“已認識幾個數位了”,然后再自己嘗試制作一個數位表。這些活動的設計都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課時劃分及教學建議
《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知識、技能領域是這樣闡述的:“緊密結合學生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以及解決問題等豐富的學習活動,體會數的意義,了解可以用數來描述現實世界,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把對數的感受作為“數的認識”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使學生通過大量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感。當然學生的數感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
本單元設想用8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千以內數的認識(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知道每兩個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系。
2、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估計能力,發展數感。
3、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學習興趣。
重難點: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
教學建議: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學生都已經掌握,本節課如果再簡單教給學生“10個百是一千”已不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重點要放在讓學生建立1000的數感上,讓學生自己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在具體教學時,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生活中比較大的數,讓學生說說收集內容。然后親歷數數,探究新知:現在老師這里有一捆小棒(1000根)猜猜大約有多少根?(讓學生猜后,讓他們說說有什么好辦法來數一數?小組先商量再動手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數)。
學生小組合作反饋并得出,一個一個數,10個一是十;十個十個數,十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數十個一百是一千,最后數數游戲。
在數數時形式要多種多樣,同桌數、集體數,也可以借助計算器數,這樣雖然比小棒或小方塊抽象了一步,但可以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的概念,在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最后問學生通過數數,你發現什么?
第二課時千以內數的讀寫(例2,練習十五1-4)
教學目標:
1、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現實素材進一步感受大數的意義,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
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建議:
由于學生在第一課時數千以內的數時已經借助計數器進行,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數位順序在學生心目中已非常清晰。同時,在生活中學生接觸過比100大的數肯定很多,也許他們就會讀了。因而在這節課里,就放手試著讓學生自己去讀一讀、寫一寫。讓學生自己說出幾個大數。教師選擇學生當中有代表性的數據,如:一年有365天,一輛自行車308元,一臺VCD580元,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讀給同桌聽一聽,并寫出來,當學生寫后反饋:你是怎樣撥的?怎么寫的?讓學生在自由反饋、交流中學會讀寫,最后特別強調一下中間、未尾有零的讀、寫。對小精靈明明提出的問題“上面每個數各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可以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互相交流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
第三課時數的大小比較(例3,練習十五5-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千以內的認識,掌握比較千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2、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掌握比較大小方法。
教學建議:
在教學時第一環節可以進行鋪墊遷移。
出示6塊小方塊和12塊小方塊
問:誰多誰少,你是怎么比出它們的多少?
在6塊小方塊邊再加上20塊
問:誰多誰少,怎么比的?
這樣能喚起學生對100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第2環節探索發現:根據數位分類,出示兩位數、三位數、四位數若干個,問:你能把這些數分分家嗎?(學生分后說說理由)再比較大小。
想一想,哪一家的數最大,哪家的數最小?為什么,得出數位多的數大,數位小的數小。
教師指出三位數一排,讓學生任選兩個,比一比大小,比較后反饋你是怎么比的。比較之后,問:“數位不同的兩個數怎么比,數位相同的兩個數又是怎么比的呢?(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方法。
第四課時萬以內數的認識及讀、寫(例4、例5)
教學目標:
1、在數數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萬“進一步體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十進關系。
2、會讀寫萬以內的數及數的組成。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難點:使學生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理解數位意義。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學生認識了千以內數的讀、寫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在教學時可先通過學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復習1000以內數的讀寫,然后出示情境圖,向學生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并讀出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這樣使學生對數的認識有一個鮮明具體的情境支持。
教學例4、由于前面有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一百一百數的經驗,學生會想到數更大的數可以一千一千地數,從而得出計數單位萬,總結學過的計數單位進行教學數位順序表,在教學中可借助計數器,這樣能直觀看出千位、萬位上數的意義,更有利于學生對數的概念形成。
教學例5、(中間、未尾沒有零的)讀寫及組成時,可由學生提供生活中的大數,并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來,讀一讀、寫一寫,獨立操作后,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最后填一填數的組成。
第五課時萬以內數的讀、寫(中間、未尾有零)(例6,練習十六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掌握萬以內數(中間、未尾有零)的讀、寫。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重點:中間、未尾有零萬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建議: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具備萬以內數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會新知。首先讓學生寫出幾個萬以內數,然后有選擇地把它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讀出會讀的數。在這過程中,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展示知識、展示本領的機會,在學生選讀后,找出中間有零,未尾有零的分成兩類,讓他們進一步嘗試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讀數的規律,再總結中間的0怎么讀?未尾的0又該怎么處理,在寫數時需要特別強調哪一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用0來占位。
第六課時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例7、例8,練習十六6-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并掌握比較數的大小方法。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邏輯思維能力和估計能力。
重點:讓學生掌握不同位數之間數的大小比較。
難點: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讀、寫及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認知基礎,因而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通過總結獲取新知。
在上課之前可讓學生做個課前調查,在生活中發現哪些地方要用到萬以內數?再在課堂上交流收集的數據后教師出示空調1430元,要求學生找出比1430大及比1430小的數,說明比較方法,并用式子表示出來,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比較的方法,在總結出方法后可以做一個”比大小“游戲,四人一組,每人4張數字卡組成四位數,進行比大小。
例8是近似數數學,教材提供的是育英小學學生人數,我們可以把自己學校人數作為題材。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準確人數可能是多少,猜完后,出示準確數進行比較,最后指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數,同桌討論”哪個容易記“最后出示第2幅圖,請學生說說哪個是準確數,哪個是近似數。
第七課整百、整千的加減法(例9、例10)
教學目標: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加減法口算。
2、通過自己探討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和靈活性。
重點:理解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算理。
難點:整百、整千數進(退)位加減法。
教學建議: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整百、整千數,如:電腦大約6000元,我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學校大約有學生1600人等等,并把這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觀察數的特點,復習數的組成。再教學例9,張爺爺家新添了一臺彩電1000元和一臺電冰箱2000元,請同學們幫爺爺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歸納出幾種不同的算法,然后比較方法優劣,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法。例10教學可以出示題組,80+50=130-80=130-50=讓學生嘗試計算并提示怎樣正確又迅速地計算出結果,最后比較這組數與例9的數據在口算時的不同,讓學生體會例10的數據,口算時需注意進位或退位。
第八課時整百、整千加減法練習(練習十七)
教學目標:
1、準確計算整百、整千加減法。
2、通過各種形式練習,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練習課,主要以練習為主,在練習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如象教材中捉鼠競賽、小猴送信,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掌握知識,從而避免計算課的單調、沉悶。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