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5 20:02:45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統計 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94-95頁。
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發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快樂,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體驗統計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理解1格表示2個單位。
教具準備:課件、貼圖
學具準備:題卡、彩色筆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都知道2008年在我國舉行奧運會,那是一個多么另人期待的日子啊!為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全國人民都在緊張地準備著,小動物們也忙著為奧運做宣傳呢!今天,他們正舉行運動會。瞧!可愛的小福娃也來了。(出示課件):Hello!小朋友們,今天我很榮幸受邀出席動物運動會特別頒獎嘉賓,你看!比賽還真精彩呢!(課件出示:福娃參加動物運動會動畫場面。)
師:經過激烈的競爭,小狗、小豬、小兔和小貓四個代表隊進入了總決賽。最后,每個代表隊獲得多少枚金牌呢?哪個
利用低年級學生對有趣的事物和問題感興趣的特點,設計擬人化“動物運動會”的問題情境,不僅能為新課的探究準備了第一手數據素材,更是為了能讓學生
教 學過程
設計意圖
隊獲得了總冠軍?
(課件依次展示要收集的數據)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出來了嗎?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呢?
學生討論,揭示課題:統計
(二)、合作交流探索突破
1、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1)師: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的方法?(“正”字法,畫“△”,打“√”等)用哪種方法統計每個代表隊的金牌數量最簡便?(“正”字法)學生交流匯報
(2)合作完成數據統計
課件再次展示要收集的數據
學生在題卡1畫“正”字統計,完成統計表。
題卡1:
2、繪制統計圖
嘗試:你會用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嗎?一格表示幾?拿出題卡2,用彩色筆涂一涂。
生質疑:格子不夠。
感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很親近。
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出發,應用遷移法,滲透學習數學的方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探索:小兔代表隊有14枚金牌要14個格子,可是這統計圖一豎只有10個格子,格子不夠,怎么辦?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接著往上涂;并排涂。)
學生用自已的方法再次嘗試。師展示完成的兩個作品。
師:你們覺得接著往上涂的方法怎樣呢?
生:不行,上面沒地方啦!
師:那并排涂這種方法行嗎?
生:行!
生:14格應該比7格高,但拐彎后旁邊成了4格,好像還沒有7格高,這樣看不清楚。
生:拐彎的那列不知道是哪個代表隊的,不好區別。
師:你們覺得呢?(不太好)對,條形統計圖是以條形的高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如果拐彎了不便于比較數量的多少了,而且不好區分屬于哪個代表隊的了。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生:可以用一格表示2枚。
生:一格表示2枚,2格就表示4枚,那10格就表示20枚,這樣格子就夠了。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這種方法行不行。如果用一格表示2枚,那2格就表示4枚,3格就表示6枚......
(師生邊說,師在課件上邊把統計圖左側的數據改為2、4、6、8、10.......)
問題是一切思維的起點,這部分的設計變教師的“教”為“引”,學生的“學”為“探”,把數學問題化,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逐步展開思維,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基本理念。
教 學過程
設計意圖
師:我們再仔細觀察,圖上一格表示幾枚?那一枚該用幾格表示呢?
生:一枚用半格表示。
師:小狗代表隊有7枚金牌,該怎么涂色呢?
生:找到6再往上數半格。
師:為什么?
生:數到6就6枚了,再往上數半格就是7枚。
師:(課件示范演示)對準表示小狗代表隊那列,向上找到表示8的位置,然后在格子正中間畫一條水平的橫線,再向下涂色。你會涂嗎?涂色還要注意什么?
生:涂得整齊均勻,不能涂出格。
學生完成題卡3,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評。
3、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課件出示)
學生回答,師提問:從統計圖上,你還能知道些什么?
4、課件展示福娃頒獎小結
:小朋友,你們真聰明!你們通過統計讓我知道了小兔代表隊是本屆動物運動會的總冠軍,這個獎杯是屬于它們的,也是屬于你們的!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新
1、尋找統計
通過對涂半格的探索、理解,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選擇加工信息,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福娃的一番鼓勵使學生體驗到經過自己的探索能夠為福娃做點什么,而充分獲得成功后的喜悅。
教 學過程
設計意圖
(1)、學生欣賞、了解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出示課件)
(2)、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統計的問題。
2、實踐應用
(1)、師:為了宣傳奧運,福娃將到我校參觀。小朋友正在排練節目準備開聯歡會歡迎福娃的到來呢!二(1)班參加打太極扇、讀經誦典、獨輪車表演這三項校本演出的人數各有多少?你能把統計結果用統計圖表示嗎?(出示課件)
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品,并互評。
拓展:如果參加打太極的人數很多時,你覺得一格還可以表示幾?學生交流匯報。
(2)小組合作完成小朋友都喜歡哪些玩具的統計(做課本練習二十二第4題),并讓學生看著統計圖說說:你建議玩具店的老板怎樣進貨?為什么?
欣賞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統計的魅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統計。
讓學生應用統計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
不失時機地促使學生聯系實際想到一格還可以表示多個單位,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向深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四)、質疑反思總結評價
1、看看課本;談談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說說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能說說自已或小伙伴在這節課的表現嗎?
3、統計各小組所得,評比本節課學得最棒的小組。
4、號召學生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業延伸:設計一個“課后小調查”:調查家里或鄰居一個星期扔掉多少個塑料袋,制成統計表,并談談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危害?你想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
板書設計:
通過總結,自評、互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通過將學生的評價結果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有效地利用了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是有用的,同時也是對學習質量的一種反饋以及課堂的延伸。
板書設計圖文并茂,精簡明了,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對統計的認識和理解。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