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5 20:04:55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44~46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1、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讓學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學情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3、設計意圖
這是在溫州市電教年會上展示的一節課,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本節課的設計,我結合了明明和他的好朋友游公園這一主題情境,從學生認識相同加數開始,通過觀察、思考、探索、合作學習等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含義,從而感知、體會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在使用教材時,在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教材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力圖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獲得主動發展,并使學習過程富有個性化。
4、目標預設
⑴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理解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圃谂c相同加數連加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桥囵B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雀惺艿綌祵W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國慶節那天,明明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去公園玩。瞧!(課件出示主題圖)
小朋友們,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算什么?怎樣列加法算式呢?對你的同桌說一說。再請生匯報(師板書)。(有相同加數和不相同加數的算式)
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引出各個式子加數都相同。(這個加數不同的算式這節課我們先不研究--做上記號),再引出每個算式都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相加。
二、新知探求
1、感知乘法
大家到底是不是會了呢?電腦老師給大家出了幾道題,請你寫一寫加法算式。(課件出示)3個4相加;5個2相加;(馬上校對)這兩個小朋友已經會寫了,如果讓你寫30個5相加,會怎樣?(請3、4個學生談,多花點時間)那我們讓電腦老師來幫我們寫一寫。(課件演示)長嗎?(長)有什么辦法使這個算式寫得短一些而且意思不變嗎?和你的同桌討論討論。請生匯報,你知道算式怎么寫嗎?引出30×5(板書)。(對!用乘法算是比較簡便)關于(30×5)這個算式,你知道什么呢?(引出30×5表示的意義和乘號)板書乘號,乘號像什么?這種方法就是今天小朋友認識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
2、學習乘法讀、寫
30×5誰已經會讀了?(請生試讀,板書:讀作30乘5)我們一起讀一讀,再指名讀。你知道30個5相加還可以怎么寫乘法算式?還可以寫成5×30(板書),誰來讀一讀(板書讀作:5乘30),再指名讀。
三、鞏固練習
1、現在30個5相加寫成乘法算式你們已經會了,黑板上還有這么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能不能也把它們改寫成乘法算式呢?(生講師板)
2、在公園里,明明他們玩了摩天輪、過山車、小火車以后,走過草地的時候發現,(課件出示小螞蟻找家情境圖)小螞蟻正在找家呢!你們知道它們的家都是在哪里嗎?先仔細想一想。(生口答師演示)
3、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跟著明明他們玩了公園,又幫小螞蟻找到了家,還學會了數學知識。象剛才小朋友玩摩天輪一樣,求摩天輪上一共有多少人玩,可以用加法算:4+4+4+4+4,也可以用乘法來算:4×5,請小朋友看一看,用乘法計算簡便還是用加法計算簡便?
四、應用拓展
1、接著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跟著明明到池塘邊坐一坐。(課件出示情境圖)你能提出和今天這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嗎?怎么列乘法算式?
2、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請小朋友找一找、想一想,你能列出乘法算式來嗎?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跟著明明游公園是學生樂于做的事情,通過情境的創設,啟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身為教師,只有完全了解我們的孩子,在教學中努力為孩子們提供各種能夠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進一步激起他們渴望學習的信心與熱情。
“幫小螞蟻找家”這一情境的設置,自然又巧妙地將學生“請”進了數學學習活動中來,知識的鞏固在一種愉樂、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著......
在一系列的練習之后進行小結,我覺得非常必要,它能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更加明確的認識。
這一環節形式多樣,既重視了基礎訓練,同時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樣,既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愿望,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滲透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
這一環節,一方面為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也為學生自主探索、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供了機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的過程,這一環節的設計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了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學習進行及時總結反思的習慣和能力。
五、教學片段實錄
〖感知乘法〗
師:大家到底是不是會了呢?電腦老師給大家出了幾道題,請你寫一寫加法算式。(課件出示)3個4相加;5個2相加;(馬上校對)
師:這兩個小朋友已經會寫了,如果讓你寫30個5相加,會怎樣?(請3、4個學生談,多花點時間)
生1:會很長。
生2:太長了,我兩行都寫比完。
生3:那么多5相加,如果都寫完,肯定要花很長的時間。
......
那我們讓電腦老師來幫我們寫一寫。(課件演示)
師:長嗎?
生:(異口同聲)長。
師:有什么辦法使這個算式寫得短一些而且意思不變嗎?和你的同桌討論討論。
生:老師,我知道,用乘法。
師:你知道算式怎么寫嗎?
生:30×5
師:(板書)。對!用乘法算是比較簡便。
關于(30×5)這個算式,你知道什么呢?(引出30×5表示的意義和乘號)板書乘號,乘號像什么?
這種方法就是今天小朋友認識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在學生體驗到用加法計算比較麻煩的時候,恰倒好處地給予點撥引導,讓學生說出用乘法計算。在此活動中,學生人人參與思考、交流、討論,人人都有表現的機會,人人都有發明創造,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以及開放性教育的魅力。學生不僅在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了知識,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增長了智慧,真正成了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精神,對于本節課的設計和課堂實施,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1、在童趣中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精心設計了明明游公園這一主題情境貫穿始終,創設了跟著明明玩公園,幫小螞蟻找家,池塘邊的數學問題等情境,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努力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2、在交流中學數學
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同桌討論和全班交流,鼓勵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大膽地想,盡情地說,課堂成了學習信息的交流場。在這種情境中的學習一定是快樂的、多彩的、有效的。
3、在需要中學數學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以教材為藍本,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整節課以跟著明明游公園這一實際生活為背景,將現實生活虛擬化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4、結合多媒體學數學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媒體的運用也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直觀化、生活化,教學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創造的火花就會不斷的展現,正如“樂思方有思泉涌”。
總之,這節課能將生動形象的語言與多媒體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勝心,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為生動活潑有趣的跟著明明游公園,幫小螞蟻找家等活動,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新知、發展能力,實現了課程的整合。數學課堂發生的新變化,不正體現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