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6 12:28:43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第2-7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演示,出現聰聰和明明:小朋友們,新年好!我們又見面了,聰聰和明明向你們拜年了。新的學期又開始了,聰聰和明明還在數學王國等著你們呢,現在就讓我們繼續探索數學的奧秘吧!
【評析】:上課開始,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聰聰和明明開場白,自然過渡到本學期的學習,不僅為全課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開端。而且為全學期的學習起了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引導參與
1、出示情境圖
師:元霄節快到了,學校將舉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瞧,這群小朋友玩得正高興呢,讓我們也一起加入他們的活動中吧。(學生觀察情境圖)
2、匯報交流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戲、有的在玩丟沙包、有的在玩翹翹板,還有肚子餓了要去買面包)
師:我們就先去看戲吧。
3、出示例1主題畫
師:小朋友,你們瞧,聰聰和明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學問題呢?(引導觀察主題畫)
(1)匯報主題畫的信息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3)全班交流
方法一:22-6=16(人)
16+13=29(人)
方法二:22+13=35(人)
35-6=29(人)
每一種方法都能用綜合算式解決
【評析】: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小組合作,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落到實處,資源共享互補,求同求異,讓合作活動真實有效,并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知識遷移,學習例2
(1)師:現在有29人在看戲,第二場演出又開始了,第一排的同學(7人)說我們看過了,不想再看了,到別處去玩吧,第二排的同學(9人)看到第一排的同學不看了,他們也想到別處去玩了(課件演示)。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看戲嗎?
(2)生獨立寫出算式解決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匯報
方法一:29-7=22(人)
22-9=13(人)
方法二:29-9=20(人)
20-7=13(人)
方法三:7+9=16(人)
29-16=13(人)
師生一起完成方法一、方法二的綜合算式。
(5)錯例引發沖突
方法三的綜合算式由老師完成:29-7+9=13(人)
學生發現:29-7=2222+9不等于13
師:那怎么辦呢?
(6)小組討論、匯報
(7)師生小結:可以請小括號幫忙,讓要先算又不能先算的加上小括號就可以先算了。29-(7+9)=13(人)
【評析】在學生基本掌握解決問題多樣化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再小組交流,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并能在小組里進行交流,分享他人的勞動成果,獲得更多更廣的信息。同時在新知和難點處設置錯例引發沖突,在沖突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效果較好。
(三)練習鞏固,拓展應用
1、出示主題畫2
師:同學們看累了,肚子也餓了,一位同學建議去買點面包。瞧,他們多有秩序,一個個把面包買走了,最后一位同學說:還剩幾個呢?同學們你們能幫她解決嗎?(鼓勵用綜合算式解決)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再次體會小括號的用處。
【評析】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目的,讓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四)全課總結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決問題中老師希望小朋友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評析或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關注了兩個方面:第一,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第二,密切聯系實際,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用數學的意識。整節課能讓學生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和學生的獨立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提供討論、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群體中交換想法,在與他人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啟發,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