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06 12:29:47 下載試卷 標簽:二年級 教案 數學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第8-11頁
【教學過程】
。ㄒ唬﹦撛O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冬天快過去了,春天就要來臨了,學校準備組織同學們去春游,你們高興嗎?在去之前,你們會準備些什么呢?
師:在組織你們春游時,你知道老師會考慮些什么嗎?老師必須考慮我們班有多少人,該租什么車,你們愿意幫老師一起解決嗎?
1、利用班級資源統計人數
師:怎么統計我們班有多少人?
生1:一個一個數
生2:先數男生有幾人,再數女生有幾人,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幾人
生3:分別算出每個小組有幾人,再相加。6+6+6+6+6+7=37(人)
生4:我有一個好辦法,第1小組到第5小組每組都有6人,第6小級有7人,我可以這樣算:6×5=30算出第一小組到第5小組的總人數再加上第6小組的人數總共是36人。
老師對第4種算法給予表揚鼓勵。
【評析】數學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課始注意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現實生活挖掘素材,為學生提供熟知的感性材料,并注意挖掘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2、租車
師:我們班共有36人,加上老師是37人,有一輛小巴,每排有6個座位,共有7排,這些座位夠我們班坐嗎?還剩幾個座位?
小組交流,發表看法
生1:先算出這輛車共有幾個座位,用6×7=42(個)有42個座位,我們班有37人,用42-37=5(個)還剩5個座位。
【評析】在情境中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學習方式。
(二)學習例3
師:同學們那我們就上車吧,車很快到達目的地,大伙兒來到了翹翹板樂園,你瞧明明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生1:我用4+4+4+3+2+2=19(人)一堆一堆地相加。算出共有19人
生2:我先算玩蹺蹺板的有幾人,一組有4人,有3組,用4×3求出共有12人,再加上有7人準備玩,共有19人。
生3:我可以列綜合算式是:4×3+7=19(人)
生4:我還可以用7+4+4+4=19(人)
生5:我用7+(4×3)=19(人)
(對于第5種方法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由于去括號不是這節課的知識點,暫時不講解去括號。)
【評析】: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充分利用資源信息,讓學生暢所欲言,了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對于好方法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開放練習,拓展應用
師:小明玩完翹翹板還不盡興,他帶了20元,來到游樂場,價目表上寫著:劃船:7元
碰碰車:5元
海盜船:8元
過山車:2元
1、以小組為單位幫小明設計他該怎么玩,還剩多少錢?
2、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評析】:這一環節,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玩的方案,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多種方案的設計鞏固所學的知識,從多角度去考慮方案的多樣性。
(四)全課總結(略)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決問題中老師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評析或反思】
本節課以學生喜歡的春游貫穿其中,在春游路線中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把學習數學建立在現實有力的背景之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合作交流,學習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最后一個環節,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玩的方案,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多種方案的設計鞏固所學的知識,從多角度去考慮方案的多樣性,為學生獲得終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