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0 15:24:33
課題:乘法的意義和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頁的例1和例2,第22、23頁的乘法交換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五的第1-2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加深對乘法的意義和乘法各部分名稱的認識,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能夠用乘法交換律驗算乘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把下面復習中的題目寫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圖放大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起遷移。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和減法,今天要復習總結乘法。
教師出示復習題。
1.同學們乘8輛汽車去參觀,平均每輛汽車坐45人。去參觀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學們做紙花。第一組做了45朵,第二組做的和第一組同樣多,第三組做了50朵。三個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是鴨的3倍。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4.小榮家養鴨45只,養的雞比鴨多90只。小榮家養雞多少只?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然后教師提問:
“上面這些題目哪些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為什么?”請三、四個學生逐題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教師:第1題和第3題可以用乘法計算,因為這兩道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二、學習新知
1、學習例1。
出示例1的插圖,
自學:(1)要求盤里一共有多少個雞蛋可以怎樣求?有幾種求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用加法計算:5+5+5+5+5+5=30(個)
用乘法計算:5×6=30(個)
。ǎ玻┏朔ㄋ闶5乘以6表示什么?(6個5相加。)
。ǎ常┫嗤募訑凳钦l?
。ǎ矗┫嗤募訑档膫數是誰?
(5)解答這道題用加法計算簡便,還是用乘法計算簡便?
(6)你能說出乘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再強調說明并板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接著讓學生看教科書第25頁,齊讀兩遍書上的結語。
“乘法算式中乘號前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號后面的數叫什么數?表示什么?”
“被乘數和乘數又叫什么數?”,
教師:學過因數以后,在一個算式中被乘數和乘數就可以不必嚴格區分了。
2.自學乘數是1和0的乘法。
(1)自學一個數和1相乘。
完成下面的算式:1×3=、3×1=、1×1=。
6×1=1×8=1×10=123×1=
做完后讓幾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1相乘,仍得原數。
(2)自學一個數和0相乘。
自學后,完成下面的算式:0×3=3×0=
提問:“0乘以3等于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0×3=0表示3個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說這個算式表示0個3相加?”先讓學生回答,教師再說明:0個3不能表示0個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個3還是0。
板書:3×0=0。
“0乘以0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0個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個0還是0,算式是:0×0=0。
“這三個算式都和哪個數有關系?”(都和0有關系。)
“一個數和0相乘它們的積有什么特點?”
教師邊說邊板書: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3.學習乘法交換律。
讓學生帶著問題看例1的插圖,然后教師提問:
。ǎ保┮笠还灿卸嗌匐u蛋,用乘法計算還可以怎樣列式?“
。6×5=30(個))。
。ǎ玻┍容^一下這兩個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討論后,多讓幾個學生發言,互相補充。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兩個數相乖,只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算出的結果相同。
實踐:下面同學們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這個結論是不是有普遍性。
小組間進行實踐。
教師:“通拉上面這些乘法計算,可以看出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計算結果怎樣?”學生發言后,教師邊說邊板書: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學生自學例2。
“誰能夠用字母把乘法交換律表示出來?”教師板書:a×b=b×a
“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學生發言后,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明確指出:我們曾經用交換乘數和被乘數位置的方法進行乘法驗算,這實際上就是應用了乘法交換律。
三、鞏固練習
1。做第2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然后再集體核對。
2.做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再集體核對。核對第2題的第4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計算一下等號:左面等于什么,等號右面等于什么。教師再說明:三個數連乘,相乘的因數交換了位置,乘積也不變,所以乘法交換律也適合三個數連乘的計算。
四、作業
練習五的第1、2題。
教學設想:本課大膽地進行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嘗試,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并自己進行驗證,教師只是參與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課后附記: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