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課件 > 小學數學教學課件 > 五年級數學上冊課件 > 正文
2009-09-11 10:28:06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學計劃 數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一、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數概念的擴展,逐步形成對有關數據概念的理解;經歷探索小數四則計算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及混合運算;主動參與探索和發現規律的活動,提高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數量關系的能力,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的意識。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含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初步知道正數、負數與0的關系。
2、 在把十進分數改寫成小數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數位順序,能正確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會把非整萬數或非整億數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會求小數的近似數。
3、 探索并發現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按要求改寫小數、化簡小數。
4、 理解小數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數四則計算方法與整數四則計算方法的聯系;能正確口算簡單的小數四則計算式題,正確筆算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根據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5、 體會整數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在小數加法、乘法中仍然適用,能應用運算律和一些運算性質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6、 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
7、 探索并發現由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能應用這一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8、 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規律,并能應用這一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使學生通過對平面圖形的觀察和簡單變換等活動,經歷探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并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并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能利用給出的數據或通過動手測量獲得的數據,正確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能估計近似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或梯形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2、初步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的含義及其應用價值,體會1公頃的大小;知道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并能進行相應的單位換算;能在比較熟悉的情境中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土地面積的大小。
三、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學會用復式統計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描述數據信息,并能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通過開展實際調查活動,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統計觀念。
1、能看懂復式統計表,并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能把已有的(包括調查獲得的)數據正確填入復式統計表,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特點。
2、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能按要求畫不同高度或長度的直條表達不同的數據,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數學思考方面
一、結合認數進一步發展數感。
1、體會用正、負數能簡便、清楚地表達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體會小數與整數、分數的內在聯系,知道十進分數都可以改寫成小數,而小數與整數都采用了十進制計數法,它們相鄰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十。
3、體會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及其近似數都能方便的表示大數目,并有利于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
二、結合面積的測量和計算發展空間觀念。
1、體會割補、平移、旋轉等圖形變換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學會把較復雜的、不熟悉的圖形轉化成簡單的、熟悉的圖形。
2、聯系實例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初步建立1公頃實際大小的觀念。
3、通過對面積測量或計算結果的評價和解釋,進一步培養對面積大小的估計能力。
三、結合面積公式和簡單周期現象中規律的教學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1、通過用字母表示面積公式的過程,進一步感受這樣做的簡捷與便利。
2、通過用簡單的圖形或其他易行的方法表示簡單的周期現象中規律的過程,感受符號在理解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四、結合統計表(圖)的認識發展統計觀念。
1、經歷把單式統計表(圖)整合成復式統計表(圖)的過程,了解復式統計表(圖)的特點,進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
2、通過利用統計表(圖)里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通過經歷實際的調查活動,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
五、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發展推理能力。
1、在探索和發現小數的性質、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小數四則計算方法以及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進行計量單位的換算,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求小數的近似數,以及按運算順序、運算律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開展有條有理、有根有據的思考,進行合乎邏輯的討論和交流,不斷提高思維的品質。
3、通過對簡單周期現象的觀察和思考,進行合乎情理的推測,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解決問題方面
一、能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以下實際問題。
1、與多邊形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與土地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需要應用小數四則計算解決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3、需要通過實際調查并運用相關統計方法解決的實際問題。
4、與簡單周期現象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能在現實情境中主動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提取有效的數學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必要的分析、綜合,進而發現并提出問題。
2、能感受有關數學問題的實際價值,并能與相關的數學知識與方法建立有效的聯系。
三、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1、初步學會轉化。把新的圖形轉化成已經認識的圖形,把新的計算轉化成已經掌握的計算,把新的、陌生的問題轉化成相對熟悉的問題。
2、主動進行操作。通過圈一圈、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發現和表達簡單周期現象中的規律;通過剪拼、平移和旋轉,探索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測量、估計,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等。
四、進一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有正確的合作態度。
1、進一步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不隨意打斷他人的發言,準確理解別人表達的意思。
2、具有與他人合作的積極愿望。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能主動尋求同學的幫助;當學習有收獲的時候樂于與他人共享學習成果。
五、能回顧反思學習過程,解釋或評價學習的結果。
1、通過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收獲,以及學習中存有疑問等的回顧與反思,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掌握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
2、逐步養成通過估計解釋筆算結果的合理性和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并改正計算錯誤的良好習慣。
3、通過參與教學過程中“評價與反思”的活動,進一步掌握評價與反思的方法,增強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并在評價中得到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情感與態度方面
一、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經歷探索數學知識與規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
三、在教師和同學的指導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四、聯系現實素材學數學,聯系生活用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五、通過閱讀“你知道嗎”等內容,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不斷拓展視野,增強創新意識。
教學進度
全冊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外加整理與復習5課時。全冊大約有25℅左右的教學時間可以留作機動,便于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各單元的課時安排大致如下:
一、認識負數(第一周~第二周)………………………………… 3課時
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第二-四周)…………………--------……9課時
三、認識小數(第五周~第七周)…………………………… 8課時
四、小數加法和減法(第八-九周)…………………………… 7課時
五、找規律(第十周)……………………… 2課時
期中復習考試(第十一周)………………………… 5課時
六、小數乘法和除法(第十二周-十三周)………… 8課時
七、公頃和平方千米(第十四周)………………… 2課時
八、小數乘法和除法(第十五周~第十七周)……… 14課時
九、統計(第十八-第十九周)…………………---- 7課時
十、整理與復習(第二十-二十一周)--------- 5課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