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0:01:4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比較單一,介紹的是分數的初步知識。其中主要是分數概念的建立。考慮到分數的實際應用比小數的實際應用要少,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當從直觀人手,通過學生對具體、直觀的事、物的分析,來抽象出分數的概念。
分數的概念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擴充的,是從實際生產、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應運而生”的。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中的數的擴展是有根有據的。
教材的顯示非常地突出了“平均”兩個字。平均分是產生分數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當充分強調和重點突破。
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充分強調“數形結合”,學生初學分數,思維的支撐點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當珍惜圖形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其效應。
教材的最后由元、角、分自然地呈現并過渡到貨幣的書寫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小數打下了基礎。
本單元主要學習分數的含義,認識分母是10、100的分數,學會比較簡單的分子或分母相同的分數的比較。
二、教學目標
1.能通過具體事例或圖形認識分數,知道形(a≤b)是分數。
2.會用陰影部分占圖形的幾分之幾涂色且會用分數表示。
3.能說出元,元是怎樣得出來的,
三、教學重點、疑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疑點是如何理解“平均分”,特別是正方形的四等分應該有無數種方法,教師不能肯定他說有三種或四種。
(1)感知分數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7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會讀分數、寫分數。
2.知道平均分的含義,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表示幾分之一,幾份是幾分之幾。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
教學難點:了解分數的含義。
教學疑點:平均分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呈現基本數學問題,引發認識矛盾,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談話: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給小弟弟、小妹妹分過東西?請你來分一分。
2.用幻燈出示問題:
口答:(1)把8個蘋果平均分給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個。
(2)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個。
(3)把:個蘋果平均分給4位小朋友,每人分到()個。
反饋:(1)、(2)題直接口答結果,并說說問題特點。教師板書
要點:平均分。
討論:你能否用整數來表示第(3)題的結果?
3.歸納問題特征,顯示課題。
我們在平均分物體中碰到了一個新問題:每個人不能分到整數個,必須用一種新數來表示每人分得的數量。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一個新數。(板書:分數)來解決這個新問題。
(二)新課展開(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了解分數含義)
1.認識感知具體分數,知道圖形的的含義)。
(1)由形到數,操作感知。
請學生跟著老師把圓對折、剪開。老師指著其中的1份問:這1份是多少?(學生回答“圓的一半”、0.5“等)然后教師小結:我們還可以用分數表示為板書:““)。
并請學生一邊書空,一邊讀,”“
(2)由數到形,豐富的表象。
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一張等腰三角形紙片和一張長方形紙片,提問:現在想得到每張紙的,該怎么辦?請學生先用等腰三角形和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再演示折法,并說說思考過程。
(3)概括表象,形成圖形的的概念。
提問: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本節板書:平均分)
2、認識、、(知道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幾分之一,幾份表示幾分之幾)
在黑板上貼出如圖的三個正方形紙片
提問:這三個正方形有什么共同點:(平均分成了4份。板書:4份)
(1)認識(知道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是幾分之一)
在第一個正方形上涂出1份陰影。提問:①這一份是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這一份是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板書:②)表示什么意思、(把正方形<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是)
(2)認識、。(通過由數到形,由形到數的過程,知道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教師在第二個正方形中涂出其中的2份陰影。提問:涂色部分有幾個?(2個,也就是它的(學生齊聲回答,教師板書.學生目視,并書空)
教師板書,學生讀會,再請學生涂出第三個正方形的)并說出思考過程。
小結表示的意思。本節板書:
1份
4份
2份
4份
3份
4份
3.進一步認識幾分之幾。(運用知識過程,積累分數表象)
試一試:
()()
()()
請學生先填在書本上,完成后校對。
4.小結(概括表象,形成圖形的幾分之幾的含義,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能正確讀、寫分數)
把圖形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時,用分數表示,像上面講的、、、、,都是分數。
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先請學生說上題中”一“的含義,接著給出各部分名稱:“5”表示什么意思?(把圖形平均分成5份)教師講述把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的數叫分母(板書:分母)。“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其中的4份)教師講述表示其中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子(板書:分子);中間的一橫叫分數線(板書:分數線)。接著講解書寫順序,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板書分數線)5份(板書5),表示這樣的4份(板書4。再請學生任選前面學的一個分數,邊口述,邊在作業本上書寫。本節板書:
4......分子
......分數線
5......分母
5.練習。
(1)聽寫分數(鞏固分數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的意義)
①十四分之七。
②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5份是幾分之幾?
③一個分數的分子是5,分母是8,這個分數是多少?
④表示3個的分數是多少、
兩位學生聽寫于投影片上,其余學生聽寫于作業本上。
完成后校對。
(2)“練一練”第2題。(鞏固分數的含義)
()()()
()()()
()()
在書本上填出,并請兩位學生用投影片反饋答案。
6、擴展分數的含義(利用遷移同化,擴展分數的外延)
學生回答準備題中的問題(3),說明當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時,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總結:當我們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幾分要用到分數。
(三)鞏固與深化(鞏固新知,加深對分數的了解)
1.折出長方形紙片的、,并涂上顏色。先請學生用學具操作,完成后討論,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不同折法。
小結:這些折法都是根據分數的含義。
2.第4題:下面哪幾個圖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直接用分數表示?
(P3491)
在書本上先打“√”判斷,再用投影片校對。
小結:要直接用分數表示圖形的涂色部分,必須把圖形平均分。
3.第5、6題,看圖填數。
(P3492)
里有()里有幾個有幾個
(P3493)
5個是()個是()個是
先請學生在書本上填空,再用投影片校對。提問:幾分之一的個數指的是什么?(涂色部分的份數)幾分之一表示什么?(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1份的數)
在書本上填出,并請兩位學生用投影片反饋答案。
6.擴展分數的含義(利用遷移同化,擴展分數的外延)
學生回答準備題中的問題(3)。說明當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時,也可以用分數表示。
總結:當我們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幾份要用到分數。
小結:幾分之幾是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的。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
(四)發展與提高(增強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提高思維品質)
1.下面圖形中的陰影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
(P3501)
在磁性黑板上貼出上面兩個圖形。掛出后請學生思考1分鐘,然后舉手表決,是贊成能表示還是贊成不能?
接著先請贊成不能表示的學生說明理由(沒有平均分),再請贊成能表示的學生說明理由,老師輔助操作(第1題用移動影陰部分的方法轉化成平均分為;第2題用添輔助線的方法轉化成平均分為。
小結:我們可以用適當的途徑把非平均分的圖形轉化為平均分的圖形,迸而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2.下圖中你能用幾個分數來表示陰影部分?它們有怎樣的關系?
(P3502)
學生觀察圖形特點,找出這三個不同的分數,并說說是怎樣找出來的,教師用蓋色輔助說明,提問:三個分數有怎樣的關系?(大小相等)為什么?(都表示相同的陰影部分)
小結談話:剛才我們得到了一組相等的分數,這組相等的分數還有許多,課后可以通過畫圖去找一找。
(五)課堂總結
通過教師點題、提問,概括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知識結構。
(六)作業:《作業本》第63頁(六十)。
(2)認識分母是10、100的分數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80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例1、例2的學習,認識分母是10,100的分數。
2.會用分數表示幾分之幾米,幾分之幾元。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對分母是10,l00的分數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在數軸上表示數,(實質上是數形結合較難)
教學準備
人民幣若干張、硬幣若干枚、米尺等學習用品、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場景,體會意義
1.教師在講臺上陳列了10余種學習用品,請一名學生上講臺當售貨員,把下列學習用品的價格展示在黑板上。
鉛筆每支3角橡皮每塊2角
作業本每本5角三角板每塊7角
鉛筆心子每枝5分信封一只8分
信箋紙每張2分......
2.教師在黑板上表明1分=元
1角=元
說明:因為1元=l00分
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
1元=10角
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
3.請每位同學把以上七種學習用品以元作單位寫出分數來。
(同桌校對、全班評價)
(二)自學例2,獨立填空
1.自學課文第80頁例2
2.填好空,并作自我評價。
3.完成“試一試”中的2個題目。3角=(?元)9分=()元。
(三)認識米尺,明確進率
1.教師在投影儀中介紹米尺中的各種刻度、單位。
讓學生在米尺中觀察:
米尺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分米,
可以寫作米。
米尺平均分成l00份,每份是1米的百分之一,也就是1厘米,可以寫成米。
(為什么平均分為10份,每份是1分米......)
2.以上類推,(可以說是逆推)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十分之二,寫作米。
(四)集體討論,學習例1
1.全班同學都花2分鐘時間看書以及填空。
2.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3.每小組派一名學生把結果報給全班同學聽。
4.討論難點是:57厘米怎么寫,......
(五)鞏固練習,當場校對
1.完成“試一試”中的4分米=()米,6厘米=()米。
2.集體完成第1一2題。
第1題口答,第2題校對(同桌)。
3.第3、第4題作為課堂練習,由教師指名檢查。
(六)課堂小結
總結今大的學習內容及要點,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能說出。
(七)作業
1.第5題、第6題。
2.《作業本》第64頁(六十一〕。
(3)比較簡單的分數大小
教學內容
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83頁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例3的學習,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且會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2.通過學習明確數形相結合的含義及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兩個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對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難以理解。
教學疑點:離開圖形,和相等,部分學生覺得不可思議。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消除疑慮
1.準備好一張長方形的紙,把這一張紙折成相等的3份,取其中一份涂上斜線(或顏色)。
2.再取一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這一張紙折成相等的4份,取其中的一份涂上斜線(或顏色)。
3.憑直覺把涂斜線的部分進行比較,涂斜線的面積哪一塊比較大,哪一塊比較小?
4.討論得出和究竟誰大。
5.體會數的比較必須依據形的大小來確定,領悟到數形結合進行教學的優越性。
6.大家動手操作以后進行討論,消除“>”的錯誤概念。
(二)投影呈現,學習例3
1.首先看書本第82頁的準備題,并填空。
2.請同學解釋剪一剪、畫一畫的含義。(指名說明)
3.和兩個數比較。(憑直覺,讓學生自問自答)
4.出示圖形和,設問:區別何在“(所分的份數和取的份數不同,實際意義是相等的)
5辨析:因為1個是10個,所以2個是20個。
(三)鞏固練習,掌握技巧
1.先看第84頁中的”試一試“。
8題當中你認為可以分為幾類?(每位學生都思考)3類:第1、3、5為一類;第2、6、8為一類;第4、7為一類。
2.分類以后怎么比較?(就容易比較了)
3.得出結論:
分子分母都不同畫圖來比較。
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則大。
(四)課內練習,獨立完成
1.做1一3題。(第一題由老師集體檢查對錯)
2.第2題由學生同桌校對。
3.第3題全班同學集體評價。
(五)綜合練習,課堂作業
1.第4題用投影說明。
2.第5刀題學生在課內完成。
(六)課內小結,選做思考題
1.請每小組派一名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2.選做思考題(第85頁)。
(七)作業:《作業本》第65頁(六十二)。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