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5:08:37
3月27日有幸參加了高淳縣第二屆“以課改理念看課堂”數學賽課活動,我執教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p50頁《找規律》第一課時。
這一內容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抽象和概括等活動,探索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符號感。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教學時是這樣設計的:
1.提供現實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愿望。
結合自己到淳溪小學上課這一實際事件,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把教材中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的兩道題改編成一個完整的生活情境,即老師出門前做的三件事:早餐的搭配、路線的選擇和衣服的搭配。這樣的問題情境能夠給學生一種親切、有趣的感受,容易激發學生探索的愿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意識。這樣的設計也顯得思路清晰、水到渠成。
2.為學生開展探索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
教學中,我按照“選配早餐--用符號表示實物進行有序思考--在討論和交流中發現規律”的順序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活動。先讓學生上臺展示出自己喜歡的搭配方式(貼圖),并把自己喜歡的搭配方式說給同桌聽。然后小組合作用實物嘗試進行選配。展示匯報時重視讓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充分體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經歷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讓學生明確:先選飲品,就有2個3種,也就是6種;先選食品,就有3個2種,也就是6種。從而上升到數學思考的高度。再用圖形表示飲品和食品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然后通過討論獲得結論。
3、運用所獲得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①在路線的選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老師從家出發到淳溪中心小學一共有多少條路線可以走?
(2)老師回家的時候一共有多少條路線可以走呢?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2個4種和4個2種”這一算理。
②在衣服的搭配時,注意了拓展和延伸。
(1)如果再加上兩雙鞋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式?
(2)再加上3條領帶呢?
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③最后的補充練習,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也為后面倍數和因數的教學做了一點孕伏。
本節課的教學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但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1.規律的揭示過早了一點,可讓學生在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與歸納。
2.有些細節的處理尚顯得不夠細致,略顯粗糙。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