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5:11:19
陳裕鑫,男,1976年6月出生,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溫州市教壇新秀,執教過市縣公開課多節,多篇論文在省市評比中獲獎或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熟悉求兩積之和(差)問題最基本的結構特征。
2、會應用兩積之和(差)問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兩步或者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數學知識既來源于人們的實踐,又能解決實際問題,引發學習興趣。
設計思路:用兩積之和(差)方法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以及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人教版教材也在四年級安排了大量求兩積之和(差)的實際問題的習題,引導學生掌握了解決這類問題的策略及列分步算式解答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兩積之和(差)問題的數量關系和結構特征,能更系統更整體的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這節課特把有關兩積之和(差)的知識進行綜合、提升,并對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注重選擇有效信息等學習方法進行適時滲透,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展。
教學預案:
一、情境一: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1、信息:車子先在高速公路上行駛2小時,再在普通路上行駛3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2、出示一條線段,
提問:如果把這看作一條公路,你能試著在這條公路上標出高速路與普通路的界限嗎?你是根據什么確定的?
3、出示:車子在高速路上每小時行駛9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行駛40千米。
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問,板書:車子一共行駛多少千米?車子在高速路上比普通路上多行駛多少千米?
這是我們學過的兩積之和(差)問題,(板書:用兩積之和方法解決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運用兩積之和(差)解決新的問題
二、情境二:走路中的數學問題
創設情境:小紅回來后發現自己的作業本被同桌小兵帶回家了,她想拿回來,遇到這種問題,如何解決。
出示:小紅每分鐘走60米,小兵每分鐘走70米,兩人5分鐘相遇。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
結合線段圖進行分析
三、情境三:工作中的數學問題
1、出示:小紅媽媽在工廠上班,車間主任送過來一箱零件,說:這里有一批小零件,請在二十分鐘加工好。
提問:小紅媽媽能完成任務嗎?
要求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什么信息?
出示:零件一共有320個,媽媽每分鐘可以做12個。
媽媽該怎么辦?
提倡問題解決多樣化
(四)情境四:日記中的數學問題(機動)
2007年4月16日晴
這個星期我在看《愛的教育》,前三天平均每天看18頁,后四天平均每天看16頁,本星期我還堅持練習書法,星期一到星期三每天寫50個大字,彈了20分鐘鋼琴,從星期四到星期六平均每天寫60個大字,星期天休息一天。
1、提問:同學們,這么多的信息,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提出問題嗎?
請試著解決這些問題,匯報、評價。
2、解決這些問題時應該注意什么?
(注意看清條件,根據條件信息求出問題)
五、總結提升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