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5:31:16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
2、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讓學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和優點,滲透符號化思想。
二、教學重點: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三、教學難點: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1、出示四張撲克牌,要求學生用這四張牌算出24點。
2、剛才算時的11、12、1、13是哪里來的?
3、反饋后板書:A=1J=11Q=12K=13
4、大家都知道,像剛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個特定的數。想一想,這些字母如果用在別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數?那如果一個數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個字母來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
生活中,有些數字我們不知道它具體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字母來表示數。
(二)青蛙口令
你們學過的一首青蛙繞口令嗎?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張嘴,3只青蛙3張嘴...
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首兒歌嗎?n只青蛙()張嘴。
(三)年齡問題
1、猜猜老師今年有多大?
2、反饋后不予評價正確與否。
3、要想知道林老師的年齡,先請個同學說說你今年幾歲啦?
4、反饋后說:如果我比他大22歲,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饋后繼續問,并板書。
當他1歲的時候,老師多大?
當他2歲的時候,老師多大?
當他12歲的時候,老師多大?
當他a歲的時候,老師多大?
在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誰的年齡?還體現出老師和他年齡間什么關系?
看來這字母表示數真好,一舉兩得。使問題即簡單又明確。
在這里,a可以是幾呀?(任何一個自然數)
如果,用b表示老師的年齡,那么,該同學的年齡又該怎樣表示?
當老師41歲時,該同學幾歲?怎么算?
(四)擺小棒
動手做,并說說擺1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擺2個?10個?a個?
(五)練習應用。
1、書上第1、2題。(集體完成)
2、書上第3、4、5、題。(先獨立完成,再校對)
3、說說下面每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車a人。“36-a”什么?
(2)四年級種樹120棵,五年級同學比四年級同學多種X棵,“120+X”表示什么?
(3)學校買來X個小足球,每個24.5元,“24.5×X”表示什么?
(4)甲乙兩地相距86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行駛了X小時。“86÷X”表示什么?
4、以我們班有a個男生,b個女生,且a>b。小組合作,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說明算式的意義。
教學反思:
方程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了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景中的等量關系
二、教學準備
1一架天平、砝碼、標有重量和沒標重量的實物若干
三、教學過程
1、認識方程
(1)認識等式
①觀察桌上有許多實物和一架天平,請用標有重量的實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兩邊托盤里,使天平兩邊保持平衡,并寫出算式。
②匯報結果
③引導“等式”,并加深理解
提問: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據回答(板書:“等式”)
(2)認識方程
①把標有重量的一個實物換成沒有標重量的實物,天平發生什么變化?再用砝碼去使天平平衡,并寫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實物一般用什么來表示?
②匯報結果
③討論:兩次所寫的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匯報結果:第一次寫的等式中等號兩邊的數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寫的等式等號兩邊的數有的是未知數(板書“未知數”)
引導得出方程: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指第二次寫的等式)根據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方程)
2、練習與反思
判斷題。(是方程的畫√)
8-2ⅹ=6()6+ⅹ>13()
143ⅹ=286()40÷ⅹ=2()
30-20=10()ⅹ+y=15()
看圖列出方程(書上練一練)
3、引導學生小結和質疑
引導: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學習新知識后有什么新想法?
4、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天平游戲(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規律:
出示天平圖:
今天我們要在天平上做游戲,通過游戲我們將發現一些規律。現在我在天平的左邊放5克砝碼,右側也放5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正中央,說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側加上2克砝碼,右側也加上2克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怎樣用算式表示?
如果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發現。
二、提出假設,驗證規律:
同學們推想一下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會怎樣?你設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討論與實驗。
你發現什么數學規律?在小組內商量一下。
我們利用同學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x是多少。同學們試一試,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數x。在小組內商量一下。
學生匯報求未知數x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書本91頁。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反思:
天平游戲(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天平游戲,探索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2、利用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一說: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二、學生嘗試解方程:
4x=380
三、鞏固訓練。書本92-93頁。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猜數游戲
教學目標:1、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會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2、學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方程
通過淘氣和笑笑做猜數游戲,引出用方程來解決的實際問題。
二、探索方法。
1、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猜數游戲,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鼓勵學生探索游戲的奧秘,列方程解決。對于解設和答題,只要能說清楚即可。
2、如果淘氣想的數為x,那么2x+20=80,x=30
也可以這樣寫:
解:設這個數是x
2x+20=80
2x=60
X=30
三、解決問題。書上95頁。
四、質疑與總結。
郵票的張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得意義,學會解方程
2、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通過一家人在交流姐弟二人集郵的情況,要求學生根據信息找出等量關系。
二、探索方法
1、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由于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
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一個x與3個x合并起來就是4個x”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姐姐有135張郵票,弟弟有45張郵票
2、想一想
可以仿照例題解答
三、解決問題。書上97頁
2、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方程一:設嵐嵐x歲,媽媽的年齡是6x歲,x+6x=35
方程二:設嵐嵐x歲,爸爸的年齡是7x歲,7x-x=30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