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5:32:26
教學目標
1.通過例2的學習,能初步理解“移多補少”或“剪長補短”的簡單的教學思想方法,了解平均數的實際含義。
2.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明確求平均數的方法實質是各數量的和÷數量=平均數。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求平均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移多補少”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準備
拔河比賽的繩子、秤(稱人體重量用的)、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開展活動,導出問題
1.全班同學都到操場上舉行拔河比賽。
(1)注意挑選一、二組6人、三、四組6人。
(2)教師挑選一、二組氣力,個子最小的6人,挑選三、四組氣力,個子最大的6人。
(3)結果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交鋒勝負不明,持續時間長;第二次交鋒時間短,不比亦知勝負。
(4)宣布比賽規則。(6個人的總體重要相同)(兩個隊的總重量不變)(相同重6人或輕重搭配)
(5)自報體重,驗證體重。
一、二組先挑選6人,稱好體重的總重量,然后算出平均數,由三、四組的平均體重較接近的6位同學參加比賽。
2.設問:為什么要求兩個參賽隊的體重相等?
(讀比賽有關規則)
(二)自學自問,感知“平衡”
1.自學課本第73頁中的準備題。
(1)是否只有搬動的惟一辦法,即總共有多少,堆成了3堆,每堆有幾塊?
(2)可以機械地數出一共有多少塊。
(3)可以把三堆加起來,求共有多少塊。
(4)可以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塊?
2.先算例2,再看結果。
由投影出示例2,每位同學自己獨立計算。
例2:(1)體育鍛煉小組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6厘米,152厘米,149厘米,147厘米,151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2)校對答案:予以評價。
(每一個組派一名學生介紹計算過程)
(3)自學課本例2,自我校對,自我評價。
(三)練習“試一試”,開展“比一比”
1.出示課本第74頁中的“試一試”:
第一中隊的少先隊員撿麥穗。各小隊撿麥穗的重量是:第一小隊845克,第二小隊913克,第三小隊1014克。平均每個小隊撿麥穗多少克?
(分四組進行比賽。分兩步:第一列式,第二計算)
2.比一比。
(1)先敘述列式。
(2)再進行計算。
(3)評出優勝組。
(四)“練一練”第75頁第1、2兩題(要求課堂完成)
(五)課堂小結:平均數=各數量的和÷數量
(六)作業:《作業本》第61頁[五十八]。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