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8:52:11
1、整理、復習筆算、口算和估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數
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傅青芹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幾百乘幾十、幾百幾十乘幾十(不進位)和幾十幾乘幾百(不進位)的口算,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并應用這些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加深對字母表示數的理解,進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的能力,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整理與回顧
提問:
你能回顧一下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和自己學習的情況嗎?填好下表并跟同學交流。
學生獨立填表,在小組里交流后,全班交流
二、教學新課
1、復習乘法
2、復習用字母表示數
(1)、出示:238×45和117×23
提問:同樣是三位數乘兩位數,乘得的積位數一樣嗎?
出示:三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位數,也可能是()位數。
(2)、出示:308×46和78×250
提問:這兩題分別是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算的時候分別要注意什么?
(特別是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寫法。)
追問:乘數末尾有一個0,積的末尾只有一個0嗎?
指出:乘數末尾有一個0,積的末尾至少有一個0。
(3)、完成書第114頁第1題
提問:第二組和第三組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指出:用簡便方法計算除法時,應正確確定余數。
(4)完成書第114頁第2題
指出:估算時,我們通常把數量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數或整百數。
(5)、完成書第114頁第3題
(1)、提問:你能用字母表示我們學過的運算律嗎?
教師板書: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2)、追問:你能說說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嗎?
(3)、完成書第114頁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同桌討論后指名填空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讓學生結合計算的過程簡要說說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讀題并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交流:說說第(2)題是如何估算的。說說第(3)題的思考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說能口算的是如何口算的(鼓勵學生口算)。
指名口答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讀題并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交流:說說第(1)題兩種列式方法和第(2)題的規范書寫。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組交流,匯報
五、作業設計
完成相應的補充習題
六、教后反思
2、整理、復習混合運算、運算律,以及簡單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
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傅青芹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規律,能運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數、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確計算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并能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整理與回顧
提問:
1、你能說說我們這學期學過哪些運算律?
教師板書: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你能說說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
教師板書: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2)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小組交流,指名口答
小組交流,指名口答
二、練習與應用
1、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書第115頁第5題)
36+300÷12848-800÷16×12
(132+68)×(97-57)972÷(720-21×33)
2、計算下面各題(書第115頁第6題)
41×99765+98560÷16
201×3436×25304+297
18×45+18×55226×14-26×13
3、完成書第115頁第7題
4、完成書第115頁第8題
同桌互說,指名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交流:說說是如何簡便計算的?
學生讀題并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交流:說說是如何根據所求問題正確選擇已知條件的?
學生讀題并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交流:說說思考的過程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組交流,匯報
五、作業設計
完成書第115頁第5、8題
六、教后反思
3、整理、復習倍數和因數,找規律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傅青芹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倍數和因數的相關知識,能正確判斷奇數和偶數、素數和合數;能根據2、5、和3的倍數的特征,正確判斷2、5、和3的倍數。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探索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的方法,并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合適的策略整理相關信息,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倍數和因數
(一)提問:你會把自然數的分類嗎?
教師板書:
1、按是否是2的倍數,可分為偶數和奇數
偶數有:2、4、6、8、10......
奇數有:1、3、5、7、9......
2、按因數的個數,可以分三類:
(1)只有1和本身2個因數,是質數,有:2、3、5、7、11、13、17、19......
(2)除了1和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是合數,有:4、6、8、9、10、12、14......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特別指出:2是唯一的質數中的偶數,其他的質數都是奇數,4是最小的合數。9、15等數既是奇數又是合數。
(二)鞏固練習
1、在下面個數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2、5、1、10、25
2、下面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是3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哪些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把下面的數分成兩類,你想怎樣分?
2、15、8、17、20
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口答
指名學生有序地說一說。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同桌互說,指名匯報
(只要分法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二、復習找規律
(一)提問:
1、用數字1、2、3,能寫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
指出:我們思考問題時一定要做到有序思考。
2、用數字0、1、2呢?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二)鞏固練習完成書第116頁第12題
讀題后提問:
1、你知道這些菜中那些是蔬菜?哪些是葷菜?
2、你會搭配嗎?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寫數時要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別?
先和同桌說說,再指名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說怎么想的?
三、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提問: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2、這些策略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書第116頁第13題
指名讀題并提問:(1)當長8米時,寬應該是幾米?能不能畫圖思考一下?
(2)、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如果羊圈長6米呢?你能算出寬是多少米嗎?
2、完成書第116頁第14題
學生默讀題目后討論:(1)第(1)題的數量關系式是什么?
(2)第(2)題的數量關系式又是什么?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
學生獨立畫圖并思考,指名回答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時說說如何思考的?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要求學生邊畫圖邊思考)
四、評價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組交流,匯報
五、作業設計
完成書第116頁第14題
六、教后反思
4、整理、復習升與毫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稱、平移和旋轉
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傅青芹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10-1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升和毫升的意義,正確進行升與毫升的簡單換算。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進一步明確三角形三條邊之間、三個角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等腰、等邊三角形的認識。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平移、旋轉,會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把圖形按要求平移或旋轉90度,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
升和毫升
(一)回顧與整理,提問:
1.說一個容器裝液體比另一個容器多的時候,我們說這個容器的什么比較大?
指出:我們說這個容器的容量大。
2.為了準確測量或計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統一的測量單位。通常用到哪兩個單位?
指出:通常用到升和毫升這兩個單位。
3.一升等于多少毫升?
指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
4、你能舉例說說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嗎?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書第116頁第15題
完成書第117頁第16題
小組交流,指名口答
學生獨立填空,集體校對: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說說怎么想的?
二、復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一)回顧與整理,提問:
三角形由什么圍成?
三角形的三條邊有什么關系?
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和底?
三角形可以分成哪幾類?怎么分?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什么叫等腰和等邊三角形?它們有什么特點?
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梯形有什么特點?和平行四邊行比有什么區別?
什么是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
等腰梯形有什么特點?
指出: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
2、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可以分為三類,三個角都是銳角(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鈍角三角形)。
5、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6、兩邊相等(等腰三角形),三邊相等(等邊三角形)。
7、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平行。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它對邊的垂直線段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8、梯形有一組對邊平行。
9、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分別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是腰,從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線段是高。
10、等腰梯形兩腰相等。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書第117頁第17題
完成書第117頁第18題
3、完成書第117頁第19題
4、完成書第117頁第20題
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口答,
學生獨立畫圖,同桌互查
學生獨立畫高,要求學生分清哪條是底邊,并正確畫出高,標出直角標記。
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并在小組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說說時怎樣想的?
三、復習對稱、平移和旋轉
回顧與整理,提問:
1.什么叫軸對稱圖形?
2.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怎樣畫?
3.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怎樣畫?
4.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注意哪些?
5.怎樣把簡單的圖形順時針或逆時針轉90度?
指出:
1、對折后,折痕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長方形有2條,沿折痕畫。
3、正方形有3條,沿折痕畫。
4、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弄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5、找準旋轉的中心,旋轉的方向和旋轉的角度。
(二)、鞏固練習
完成書第118頁第21題
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回答
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集體校對,說說如何思考的?
四、評價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組交流,匯報
五、作業設計
完成相應的補充習題
六、教后反思
5、整理、復習統計
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傅青芹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數學(下冊)第118頁。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會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用折線統計圖或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在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
復習已學內容并進一步的鞏固已學知識
教學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小組合作回憶-反思-整理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整理與回顧
1、師:通常我們是怎樣對數據進行整理的?
為什么要用統計圖整理數據?我們學過的統計圖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2、出示兩幅統計圖,分別是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1)、師: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它有哪些部分?畫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用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舉個例子說說?
(2)、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它有哪些部分?畫圖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需要用條形統計圖整理數據?舉個例子說說?
(3)、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聯系和區別在哪里?
學生對照兩幅統計圖說一說
二、練習與應用
(1)、師:說說課前收集的自己自一年級以來每學期末的身高數據,想一想,你打算把它用怎樣的統計圖表示出來。
(2)、請同學把它畫出來,想一想,畫統計圖時先畫什么?怎么畫?再畫什么?怎么畫?
(3)、師:誰愿意將你的作品拿上來給大家看?(在投影儀上展示)
(4)、從這個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幅圖有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學生畫一畫,再交流
學生說說圖中所表示的同學身高增長情況
三、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回顧了哪個方面的知識?對這部分知識你認識到了什么?你對自己掌握這部分知識的情況滿意嗎?
四、作業設計
1、畫統計圖統計你所在的小組里同學身高情況
2、畫統計圖表示你從一年級以來每學年初體檢時體重變化情況
五、教后反思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