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2 19:00:2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約數和倍數、素數和合數等概念,掌握判斷一個數是素數還是合數方法。
2.結合練習對前面所學知識加以整理,理清數概念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教學設想
學生活動
備注
一、 復習引入。
1、出示“12÷3=4”,說說可以知道什么?
2、從“整除”引出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進行復習,請舉例:很快說出各數能被幾整除。
3、自然數可以怎么分類?當a是自然數時,2a是偶數,2a+1、2a-1為奇數。
4、按要求寫數,完成第一題。
二、練習。
1、下面的數哪些是素數?哪些是合數?把合數分解素因數。
81、65、57、97、133、195。
(1)學生獨立完成。
(2)校對。
(3)交流方法:怎樣找可以又快又把素因數找全不遺漏?
2、表示分解素因數的打上√,不表示分解素因數的改寫成表示分解素因數的式子。
25=5×5
56=2×4×7
120=2×2×6×5
135=3×5×9
87=3×29×1
3×7=21
(1)學生獨立完成。
(2)校對。
(3)小結:分解素因數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3題并校對。
3、填表:
素因數
因數 15 12 8 24 40 36
小結:因數和素因數有什么不一樣?
4、在100以內的數中,哪幾個只有3個因數?把他們從小到大些出來?這些數有什么特點?這些數也叫做完全平方數。
5、第5小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校對。
6、第6小題。
(1)出示:15×28=()×()
(2)學生獨立思考。
(3)交流方法。
(4)獨立完成42×65=()×()
78×36=()×()
7、第7小題。
(1)獨立讀題完成。
(2)說一說簡便在哪里?
8、選做題
(1)獨立思考。
(2)交流方法。
三、小結。
回憶“整除、因數、倍數、素數、合數”等相關概念。
根據能被2整除,可把自然數分成偶數和奇數。
根據因數的個數,自然數的另外一種分法:分為素數、合數、1。
找素因數可能的方法:(1)按照素數表的順序找。(2)用短除法。(3)用分解因數的方法。
注意書寫的格式,還要注意必須是素因數。
可以把左邊算式先進行計算,然后把得數分解因數。
也可以先把左邊算式的兩個因數進行分解,然后把新的因數重新組合。
【5】三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讓學生經歷用多種方法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能理解不同的計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設想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觀察與提問。
1、出示情景圖:鋪375平方米草地,每平方米的費用為24元。仔細觀察圖,你可以提什么問題?同桌交流。
2、鋪草地的總費用需要多少元?你能列出算式嗎?說一說數量關系式:草地面積×每平方米費用=總費用
二、展開。
1、探究方法多樣化。
(1)估算:估算出結果,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方法。
(2)計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要求:a、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b、小組交流,探討解決
c、教師指導,觀察算法,選擇不同算法板書展示。
d、小結方法: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用分解因數的方法,也可以用豎式,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比較好比較快的方法。
(3)重點理解豎式方法。是用原有知識,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進行類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的算理,重點理解第2乘數的十位與第1乘數相乘表示幾個十,應與十位對齊。
(4)小結豎式方法要注意什么?
2、練習:把下面各題做完整。
238413327
×24×29×83
9523717981
□□□□□□□□□□
□□□□□□□□□□□□□□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小題。
(1)學生觀察思考有什么規律?
(2)獨立完成。
(3)校對交流。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2小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校對交流,重點檢查格式。
3、完成第3小題。
4、知識拓展、應用(因數中間有零的計算方法、末尾有零的簡便計算方法)
423×203240×34
5、完成第4小題。
四、小結。
同桌互相交流,能解決的問題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方法一:
375×24
=75×24+300×24
=1800+7200
=9000
方法二:
375×24
=375×4+375×20
=1500+7500
=9000
方法三:
375×24
=(15×25)×(4×6)
=(25×4)×(15×6)
=9000
方法四:
375
×24
1500
750
9000
中間有零:第2乘數中間的0不用乘,直接拿百位的數乘并與百位對齊。
末尾有零:0不參與運算,直接在得數后面加0。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