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9-13 00:46:30
這個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并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一、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三小節,內容結構如下: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總體感覺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在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這冊共八個單元,整冊教材中最難教,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這個單元。其中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教學實踐與反思
1、用好情境素材,為推導運算定律服務。
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愿望。老師們要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借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如加法運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27、28、
但作為例題所呈現的有些情境過于有針對性,造成學生在這個具體情境中能推導出運算定律,而離開了情境進行純粹的簡便計算,卻無從下手。最明顯的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對于它的靈活運用,很多學生有困難,更談不上逆向運用了。(書36頁)
而乘法分配律又是本單元教學中的難點,所以一定要在練習中做適當的拓展。
可補充如:98×101
97×6+97×3+97
2、要尊重學生差異
不要過分強調用最優化的“統一”的簡便方法,允許一小部分學生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慢慢達到最優化。因為一方面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靈活性較強,是學習難點。另一方面教學中有些老師往往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最簡方法進行計算,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理解和運用的差異性。最典型的是44頁
書中介紹了這樣兩種簡便方法。實際教學狀況是:
第一種在成人眼中認為最方便的方法,用的學生不多;
第二種方法學生很不喜歡,有些學生還理解不了;
采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最多,(10+2)*×25。
我們試著去分析學生的思路,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于諸如25×4=100;8×125=1000等一些常見的“兩數相乘能得到一個整百整千數”不夠敏感,導致乘法結合律、分配律運用不熟練。
又如,比較:a-(b-c)a+(b-c)兩種計算形式去掉括號,運算符號會發生什么變化?對于這個單元的教學我們還可以適當參照相應教材中這部分內容的編排體系(象省編教材),做到擇優錄取,為我所用。
3、要關注拓展、變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教材中第三小節運用簡便方法來計算的知識點十分集中,學生剛開始很難正確、科學地加以判斷,而有些知識點是出現在練習中的,作為教師需要作為補充例題加以教學。
(1)關注運算定律以外的一些簡便方法:
如書P42(5)25+75-25+75這一題可以用抵消或移項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應強調交換律、結合律適用于連加、連乘。不能隨意用于加減混合、乘除混合運算。
補充如:856-98;438+99等可以簡便計算的例題。
(2)第45頁例5教材介紹了按月計算、按周計算的兩種思路,以及相應的列式計算過程。在按月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過小精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學交流。最后讓學生根據例題的內容,繼續提出其他問題。
按周計算的思路不難理解,但計算一共有多少周比較容易出錯。可以讓同桌互相指著月歷邊點、邊數,也可以請能正確計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數的。
教學進行到這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學生一直在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例5的第二種方法并不能簡便,學生很不習慣。教學時,可以先不教例5,放一放,等簡便計算比較熟練以后,來學習,教師還可借此讓學生體會并不是所有題都能簡便,要“怎樣簡便就怎樣算”,“能簡便的就用簡便方法計算”。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